疾步走进“新体制时间”的中国军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习主席强调:“要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加紧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格局。”
然而,多年来形成的一些思维惯性和痼疾仍旧“作祟”:筹划工作靠“想”,有的机关干部还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闭门造车想点子,与基层实际相脱离;落实指示靠“转”,领导讲话、上级文电层层转发,始终摆脱不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电落实文电”的怪圈;检查督导靠“跑”,机关对基层、上级对下级不放手、不放心,总喜欢下去跑一跑、看一看,以至于越跑越勤,对基层的干扰越来越多;管理部队靠“压”,有的领导信奉“用任务管部队”的套路,各项任务、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基层很难有喘息的机会。
尤其是新体制磨合期中的“并发症”,更让基层难以承受。“小机关”带“大部队”,减编未减负,机关人手少,就从基层借;开局起步,各级急于“亮相立威”,无形中出现了检查调研多、安排活动多、索要线索多、情况统计多、视频会议多的现象;粗放性的检查指导统不住根本、抓不住要害,只能在可量化的材料和记录上做文章、打转转。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深刨细究不难发现,这些“变与不变”的背后,看似工作套路、方式方法上转变太慢,实则是思想滞后的现实表现。转型不只是“转身子”,更需要“换脑子”。思想深处转变不深入不彻底,诸多问题就容易反弹回潮。因此,要做到习主席强调的“三个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深处“动手术”——
一是纠正“高高在上”的机关权力观。有的同志对机关“服务指导”的职能定位认识不清,总觉得机关“高人一等”,多“指导”才能显示权威,多“服务”容易失去威信。服务意识有所淡化,下基层趾高气扬,搞调研不分时机,不管基层能否承受,只顾自己完成任务。尊重基层官兵的主体地位和权益,是我党建军治军的一大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只有把基层的事情办好了,把官兵的心气理顺了,抓转型带部队,才会有底气、有动力、有活力。
二是纠正“为秀问题而找问题”的个人政绩观。有的同志把“问题导向”的真经念歪了,总爱用“厚厚的问题清单”展示个人能力。下去检查“翻箱倒柜”,各种检查名目繁多,常常把小问题放大,让基层提心吊胆、疲于应付,哪有心情和心思抓工作谋发展?不错,发现问题是能力,但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应把为基层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难题,官兵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
三是纠正“不作为也不出事”的消极懒政观。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不干事就不出事,在岗不在状态,尤其是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能躲就躲、能拖则拖。落实上级指示,表态调门高,层层提要求,看似都很负责,落实起来却找不到谁来负责,只空转不落地。
这些惯性和痼疾积非成是,不看清其真面目,不彻底根治和清除,就会在转型的轨道上绊手绊脚。前不久,军委印发了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的《通知》,列摆了军以上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八查”的问题清单,带头抓整改、树新风,为解决这些问题树立了鲜明导向。
强军的重任已责无旁贷落在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身上,“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各级领导机关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部队强质效,自觉做到勇于负责不回避、勇于担当不推诿、勇于作为不乱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习主席,向伟大的新时代,交出一份改革强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