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下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无人深潜器、小型自主潜艇等水下武器平台数量不断增多,水下网络通信、自主控制技术不断升级,为藏于九地之下的水下“幽灵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水下攻防,是夺取制海权的重要战场,是赢得海上作战优势的重要手段。水下战场是混沌的,具有不完全透明性,它是整个海上作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甚至决定其他空间作战成败。水下作战具有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破坏力大等特点,既难辨目标真实属性,又无法实时通信,掌握周边态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脑网科技、云计算、大数据、量子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水下作战平台逐渐实现网络化和自主化,初步具备水下无通信状态下的自协同、自组织作战能力。深海及海底空间领域,正成为水下机器人、智能化“幽灵”武器、海洋仿生鱼类等重点布防设伏,形成网络化作战体系的新边疆。
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水下智能作战平台、武器装备层出不穷,无人潜艇、水下深潜器(UUV)、智能化水雷、水下滑翔机、海洋仿生鱼类、海洋智能机器人、声呐浮标、潜标等,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以英国BAE系统公司新研发的“塔里斯曼”无人潜艇为例,重约50千克,潜深超过100米,它可高速机动、360度自由调向,连续12小时水下工作,可自由部署在各类船只上,主要用于水下无人自主排雷。而美国新研制的2020型“海上捕食者”水雷实现了智能化设计,它能够长期原地待机,具有遥控自主定位、区域盘旋或巡航机动等能力,可类似于无人水下航行器,能够自适应机动或遥控机动,可通过网络对其实施遥控激活和战术控制。布设时,可通过航路规划自航至指定港口或重要航道的关键航段长期蛰伏,根据需要进入巡航、待爆或解除战斗状态,通过雷弹装载的数据库和自主识别系统发现判别目标,准确分辨己方和友好国家的舰船,自主锁定、寻的攻击目标。
水下攻击向自主化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依赖人员操控,自主判断态势、自主组织实施水下无人系统协同攻击,是水下“幽灵战”进入高级阶段的最显著特征。在危机可能演化为战争之前,预先在作战对手的海上战略通道或必经海峡附近海底,布设深潜或深埋式的“幽灵”武器,战时一旦需要,即可通过天基或海基低频信号系统将其激活,根据平时大数据情报收集和处理,形成智能化自主攻击的水下预置性作战系统,对航经该海域一定范围的舰艇船和潜艇目标,遂行自主识别、自主定点定时定目标的智能化封锁。随着量子通信、量子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以多源平台情报融合为核心,以网络化通信为纽带,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使遥控、深潜激活或深埋式“幽灵”武器的控制端-水下“卷积神经网络”,经过海量水声信号、大型图像处理产生所谓的“智脑认识”,大大增强了对水下“幽灵”的智能化控制能力,使水下“幽灵战”向自主化方向发展。它既能通过智能化水下通信网络遂行集群的分进合进,又可以在受到异常干扰后从物理上彻底切断作战枢纽与外部的联系,遂行无人的、自主的、自协同的水下作战,精准打击并摧毁主要作战对手的航母编队或其他水面舰艇编队。
水下作战向体系化发展。首先是水下智能作战平台、武器装备逐渐齐全,向功能互补、全域全方位覆盖等体系化方向发展。不仅有提供或接收目标信息的各种水下传感器,如浮标、潜标、仿生鱼、滑翔机等,可以基于目标的水声特征信号识别影像、判别目标属性;而且有水下自适应的预置性武器平台,能够基于水下自然地理特征自主布势,自主组织预置性武器平台坐底或海底自掩埋;甚至还要配套的水下充电柱和储能罐,遂行非接触无线蓄能、充电和信息中转等。其次是水下智能作战保障向体系化支撑方向发展。从武器装备改装看,水下“幽灵战”的武器平台和装备改装不难,费用不高,但与之相配套的深潜或深埋式“幽灵”武器保障支撑体系庞大,如收集作战对手舰艇和潜艇的水声特征信号、水下可识别影像数据库,其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的难度大,周期长,必须要在现有侦观察情报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非常规”手段建立健全作战对手水下信号特征数据库,将多元化水下信息获取系统联为一体,构建信息高度共享、彼此印证的水下特征信号、影像数据获取网络。最后是水下智能作战向体系化控制方向发展,水下“幽灵战”的平台控制方式逐渐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它是一种可选择、又可遥控、可思维甚至又可反悔的自主作战系统,采用类似于“阿尔法狗”的深度学习法,可发挥认知控制的原生功能,能够基于任务需要,激活水下预置性武器,战术控制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或机器人,能够基于当时海洋水声环境优选智能化攻击方案,遂行无监督、无通信、自主驱动的水下“幽灵战”。能够基于战役布势,自主设计广域分布的深潜或深埋式武器水下伏击方案,自协同组织实施水下伏击作战,甚至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水下网络控制系统,遂行受降行为管控和强大的心理威慑,也就是说能够基于“云计算”结论,提供水下无人攻击或威慑作战的辅助决策方案,能够针对作战对手的心理弱点,进行部分水下武器试爆,迫使对方放弃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