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内务条令(试行)》规定:“按照规定组织车辆初驶、封存、启封、保养和检查,准确掌握车辆的动用、数量、质量、车公里消耗和维护保养等动态情况。”确保车辆安全特别是执行重大演训任务时的车辆安全,是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经常抓、反复抓。
演训任务中的车辆管控,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分析制度,研究安全管理状况,查找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安全问题防范和处置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措施,才能防止和减少事故,实现战斗力提升与安全发展“双赢”。
“目标××,按一号演练方案迅速就位!”10月上旬,东部战区空军某旅全员全装实战化拉动考核演练拉开序幕。笔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单位整建制集结到某陌生地域,从整装集合到车辆出动,再到一路上的特情处置,均严格按实战要求和演练预案实施,各单元、各环节像齿轮一样高效“啮合”。
“重大演训任务节奏快、标准高、隐患多,如果防范化解不科学,将牵扯各级精力、影响任务完成。”该旅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在执行重大演训任务中,遵循安全规律、把握动散特点、科学管控风险,先后完成打靶、驻训、演习等大项任务60余次,安全行军235万公里,人员装备安全零事故,实现了战斗力提升与安全发展“双赢”。
常态教育,抓住关键要素
“张班长是公认的驾驶能手,这次怎么‘落选’了?”前不久,该旅接到参加上级联合演习的命令,某营在遴选参加演习人员时,“驾驶员标兵”、上士张班长未能上榜引发关注。
“小张最近由于家中父母生病牵扯了精力,营里决定申请让其休假回家照顾。”原来,该营教导员在任务前开展思想摸底把关时发现,张班长近日闷闷不乐,细问之下及时找出了他的思想症结,随即进行了妥善调整。
“人是安全链条中的核心要素,人的状态决定安全状态!”该旅旅长曾寿鹍说,各类车辆安全事故,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和人这个主体因素有关系,要么是驾驶技术不高,安全意识差,处置特情能力弱;要么是行驶途中精力不集中、观察前方路况不仔细;要么是押车干部坐车不管车,不提醒、不把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全规律认识越深刻,训管措施制定越科学。针对出车人员,该旅有一项“三个每一次”安全制度:每一次出车前,营连干部要对所有出车人员进行思想摸底,状态不达标不出车、隐患不清零不上路;每一次执行重大任务,把驾驶员、押车干部作为训管重点,精训练强;每一次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在练技强能的同时,针对性组织安全教育,组织学习《道路安全法》等法规,观看安全教育警示片,不断强化官兵安全行车意识。
落实制度,不带隐患出征
“部队出征在即,决不能开着不托底的车辆上路!”
一次,某营奉命远赴西北参加防空反导演习。出发前一天晚上,一名驾驶员试车结束后向车管助理员陈亮反映,导弹发射车自动充气时间比正常慢两三秒,但充气气压仍能达到工作正常值。
接到情况后,陈亮果断把负责该车的修理工、四级军士长丘健叫来,连夜排除故障。丘健二话没说,就钻到底盘下面进行故障定位。找准故障,更换完部件,再重新试车,结束时已是凌晨一点。
为确保出车安全,每当大项任务出征前,该旅都要组织驾驶员对任务车辆逐台进行检查,全车油、水、电、气管、轮胎、底盘、篷布等部件一个不落,尤其对故障率较高的车型及车辆部位进行重点检查维护,检查后还要进行100公里试车训练,如发现故障隐患立即排除,检查托底才允许上路。
“决不让车辆装备带着故障隐患出征!”除了车辆装备常态化检查,该旅还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通过改装行军型排烟管,为轮胎加装淋水装置、创新螺帽标记定位等系列方法,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
特情处置,抓实风险评估
云卷西风,黄沙漫天。
在西北戈壁通往某靶场的国道上有一条10余公里的路段,路况异常复杂,是当地经常发生车辆事故的“魔鬼路”。而该旅近10个队次、数百台车辆途经这个路段,始终保持着安全行军的纪录。
“关键在于抓实风险评估,搞好应对措施,严密组织行动!”某营营长严伟介绍说,早在第一次前往西北执行任务,该旅就把这个路段作为重要风险点记录在案,组织驾驶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明确了不同路段的车速、车距,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大项任务逐年增多的实际,该旅细化风险评估内容,梳理制定方向失控、突然爆胎等特情和夜间闭灯行车、雷雨天气等极端天气路况行车安全注意事项,并开展专攻精练,让特情处置从书本走向实践,极大地提升驾驶员复杂条件下风险预判和特情处置能力。
执行重大任务,突发情况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能不能预有准备、正确处置。今年6月,该旅参加“金盾牌”比武竞赛的3个任务梯队进行铁路输送,由于任务部队多,一个保障梯队接到推迟两天到达的通知。为保障主战装备梯队,带队领导决定提前一站卸载,采取摩托行军的方式赶往驻训点。随后,先遣组探察规划行军路线、梯队凌晨卸载、长途摩托行军紧锣密鼓进行,由于行动组织严密,该保障梯队按照计划抵达驻训点,无一人一车掉队迷路,全程人员车辆装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