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军报》9月24日头版头条报道,近期“烧脑”这一网络新词,成了南部战区某部研究打仗的锦囊。有多“烧脑”?团队里有人这样描述:一个研究课题平均要搜集、消化各种信息资料20余万字;一份研究方案要涉及多个军兵种,涵盖数十种武器装备;很多课题涉及多个专业学科,函数、微积分等复杂数学计算贯穿始终……目前虽未见到“烧脑”一词的权威解释,但他们以实际行动给予了注解,那就是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勤学苦练,打造能赢得未来战争的“最强大脑”。
人的大脑是思维的器官。古人云:“思之于人,尤器之于匠,常执使之则锐,恒锻用之则坚,千变万化出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脑子越用越灵。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大脑的功能,就要注重思考,多思、勤思、善思。作为军人特别是各级指挥员,只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怕“烧脑”、善于动脑,才能努力寻求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的新突破,破解影响战斗力生成提高和作战准备的各种难题。
据说,在大象幼年的时候,人们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粗大的柱子上。一开始,焦躁的幼象还会奋力挣扎,但却怎么都无法挣脱。于是,被绑缚的幼象就渐渐习惯了。长大后的大象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但它却永远失去了挣脱的思想,变得温顺服帖。大象看起来是被铁链子绑住的,实则是被思维定势即习惯绑住的。人是观念的囚徒。正如英国军事理论家哈特所言:“比向军人灌输新思想唯一更难办的事儿,就是清除他的旧思想。”“烧脑”首当其冲的就要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真正的革命,总是发生在人们的头脑深处。只有破除、清除条条框框,才能为新思想、新理念的植入“腾笼换鸟”。要使各项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决战决胜未来战场,最根本的还是要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破除思维定势,树立与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
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法国把战舰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换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可是拿破仑却想,船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换成钢板就会沉下去。于是他把发明家当疯子轰走了。历史学家评论这件事时说:“如果拿破仑采用了发明家的建议,19世纪的欧洲史可能就会重写。”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眼光有多远,知识面有多宽,他的舞台就有多大。“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要更远”。当代军人更应该增强“烧脑”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瞄准世界军事前沿,紧盯作战对手,“像一部全天候开机的雷达,时刻不停扫描备战打仗的盲区”,不断用新知识、新技能填充头脑并转化为实战能力,才能奋发图强,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打造赢得未来战争的亮丽名片。
从一定意义上说,“烧脑”也是一种自我否定。亚洲首富李嘉诚曾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内部破壳”就要找准问题,以己为靶。“破壳”要找准壳之所在,自身的矛盾问题便是那层覆盖的壳。但它又如同项背之垢,当事者不会轻易看到,也不容易除掉,甚至即使自己发现了或者被人找到了,也不太愿意去剔除、去清理。因为这样习惯了、舒服了,改变了反而不自在。这就如同战斗力建设中一些长期存在的、习以为常的思想桎梏和习惯做法一样,见怪不怪、墨守成规。要想彻底改变它,就得拿出刀刃向己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敢于解剖和否定自己。思想家培根说过:“如果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先导。只有勇于并善于直面问题,看到与对手的差距,看到自己的“软肋”,把影响备战打仗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找出来,多冒自寻短板、自揭伤疤的冷汗,多流贴近实战、破解险局的热汗,才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浇灌出未来战场上的胜利之花、和平之果。
“烧脑”的背后是强烈的使命意识,是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对手怎么想、怎么做,即使我们天天关注他、研究他,也未必完全知晓,更难以改变。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世界局势的新变化、周边安全环境的新情况、作战样式的新动向,不允许我们安于现状。复杂多变的形势倒逼我们“烧脑”,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呼唤我们“烧脑”,本领恐慌的现状提醒我们“烧脑”。“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只有强化使命意识,激扬奋斗精神,才能多一些执著、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艰苦、少一些安逸;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不断地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用每一天“烧脑”的行动,擦亮思想武器和手中武器,锻造未来战争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