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单位组建头一件事,就是谋划转型建设。请看解读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转型样本之一——

7个“门外汉”用心拼出发展蓝图


■俞 博 本报记者 周 远

开栏的话

“脖子以下”改革以来,部队转型建设如火如荼,砥砺推进。当前部队转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矛盾困难?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不久前,记者带着疑问,来到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深入采访调研,形成了系列稿件,敬请关注。

金秋时节,记者到第83集团军某特战旅采访部队转型建设情况。得知记者的来意,旅长陈晓楠首先谈到了第一次党委会后的困惑:“部队改革难,没想到转型起步更难!”

去年4月,该旅组建的第二天,旅党委一班人就召开了第一次党委会,作出了研究制定部队转型建设三年规划这一决定。陈晓楠坦诚地说:“那是我参加过的最紧迫又最没底的党委会。”

之所以紧迫,是因为部队刚刚由某机步团、某炮兵旅汽车营等4个单位组建而成,很多官兵没有接触过特种作战专业,仅有的一个特战连也有了全新的编制,同样面临转型。向哪里转型?怎么转型?全旅官兵都急切期盼“领头雁”能给出答案。

之所以没底,是因为该旅7名党委常委各自的专长分别是装甲、通信、机步等7个兵种专业,没有1人从事过特战专业。

会议让一班人感到压力很大:特战专业“门外汉”难以描绘出特战旅发展蓝图。

会后,该旅再次组织学习领会上级关于特种部队建设的有关指示要求,购买47本有关特种部队建设、特战行动的书籍,下发给旅党委成员学习研究。旅领导带机关相关科室先后奔赴1所院校和4个特战旅,请教学习特种部队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

3个月后,旅党委和机关结合上级赋予的使命任务和“恶补”的专业知识,终于拿出了三年建设规划草案。然而,旅党委并没有急于将其下发实行,因为一班人深知,规划蓝图事关转型成败,稍有不科学之处,部队就会走弯路。

讨论讨论再讨论。从那以后,虽正式会议讨论的次数不多,但空闲时,他们结合最新的学习体会,一旦有了新的建议和想法,就及时相互交流,大家都同意后,便指导业务部门修改完善。

论证论证再论证。一班人将三年规划纳入党委工程,先后邀请上级机关业务部门、特种作战学院、雪豹突击队等单位的数十名专家来旅指导论证。仅部队三年后要实现的建设目标,就先后论证了十余次。

细化细化再细化。通过任务牵引,区分层次细化制定官兵的能力需求计划,结合营连的职能任务,为营连量身制定年度转型目标。去年以来,为了尽快打造一支过硬的教练员队伍,仅骨干培训模式一项,就被推翻3次。

去年年底,几易其稿之后,长达6万多字的《特战旅建设三年规划》最终版终于出炉,并通过了上级机关和专家审定。

发展蓝图来之不易,实行起来也困难重重。“评功评奖怎么评?”“其他营的专业训练怎么训?”……今年年初,他们在组织特战专业骨干人才培训时,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难题。原来,他们准备将其他营的专业骨干全部调入特训营进行长达半年的强化集训,之后再重新分入各个营队,这一小小的决定实施起来,工作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超乎想象。

转型必先转教头。党委一班人坚定决心意志,创新工作方法,坚决按规划如期开展培训。今年初至今,该旅除了少部分工作因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外,部队转型建设总体按照三年规划有序推进,转型成果不断涌现。

座座训练场地由构想变成现实,所有特战课目相继展开,近500名官兵通过特战等级鉴定……陈晓楠向记者梳理部队转型成果后感慨地说:“现在看来,之前为制定转型建设规划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熬过的夜、红过的脸……都是值得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