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站在村头,望着金灿灿的田野,邓俊峰心里美滋滋的——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了乡村蝶变,他备感欣慰。
地处河南省漯河市龙城镇北的前黄村,共有人口3600余人、耕地4000余亩,属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由于农作物品种单一,农民收入一直不高。在原济南军区某部服役的邓俊峰,从部队退役返乡后,一直在这个村从事村集体服务和管理工作。
“除了一条穿村乡道是柏油路外,其他都是沙石路或土路,而且多条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2012年,邓俊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用“烫手山芋”四个字形容当时的情景。面对薄弱的发展基础,邓俊峰深感压力。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美丽乡村建设作出部署,这让邓俊峰很受启发。他在村民大会上说:“为啥咱们村里留不住人,主要因为村子破、不美丽、不方便,缺少吸引力。”
此后,邓俊峰和几位村干部得空就往村民家里跑,聊家常、话发展、谈未来。一来二去,很多人接受了他的主张:把村容村貌搞美了、建漂亮了,才有未来!
要想富先修路。为解决资金问题,邓俊峰和几位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民集资,并协调在外发展较好的老乡赞助。很快,村里的主干道全部硬化成水泥路。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修缮了旧房、新建了村民活动广场,并动员村民开展“植绿树、换美景”活动。不到两年,小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宽阔整洁,绿树迎风摇曳,生活配套齐全……村子美了,空气清爽了,村民的心情也好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今,很多人不但改掉了生活陋习,还主动养花、种草打扮起周边环境来。眼见村里大为改观,很多“往外走”的年轻人也返乡搞起了经营。
村子建美了,如何让村民富起来?这个问题在邓俊峰脑海里萦绕了很久。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当守候在电视机旁的邓俊峰听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时,激动地鼓起掌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邓俊峰说,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追求美好生活的乡亲们对以后的日子更加期待。为此,他和村委班子成员商量,引导大家规模化种植花生、红薯等农特产品,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为村民提供种、产、销、收一条龙服务,助力乡亲们逐步走上致富路。
采访结束,笔者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抬眼望去,远处的田野洒满阳光。美好画卷,振奋人心。这一切似乎预示着,邓俊峰和乡亲们一定会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