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基层传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闷雷”军医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赵 雷 通讯员 白天任

仿佛是一种煎熬!

采访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沈阳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田竞,记者有种强烈的感受:“这个军医话忒少。”个头不高,外表清秀,笑容腼腆。一脸“书生气”的田竞似乎并不具备人们想象中的“领导气质”。交谈中,他最多的话是“嗯”“是”。

“这是颗闷雷!”一交流,院领导和记者的感受一样,不过他们的感受更深:军医田竞的缺点是“闷”,可优点也是“闷”。

为啥?因为“炸雷雨小,闷雷雨大”。10多年来,“闷雷”军医田竞于无声处响起了一个又一个“惊雷”!

10多年前,刚博士毕业的田竞决定把战伤救治作为攻关方向,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一个刚走上临床岗位的高学历骨科医生,研究战伤救治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不少人劝他,把心思放在临床上,很快就能出成果。可田竞态度坚决:作为一名军医,战伤救治才是主责主业。

一天晚上,《新闻联播》中一则外军战士被狙击步枪击伤的新闻引起了田竞的关注。“我军担负海外维和任务的官兵很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危险。”如何有效救治枪弹贯穿伤,成了田竞研究的重点。

为了收集相关数据,田竞多次带领课题组成员赴某轻武器试验基地,进行动物致伤、现场救治及后送紧急手术相关治疗研究。

把冷板凳坐热,方能“瓜熟蒂落”。2013年3月,田竞从一本国外学术杂志上看到骨髓输液技术在国外儿童急诊急救中被广泛应用的消息后,他当即想到,这一技术能否应用在我军伤病员的救治上?

严寒条件下,伤病员存在低温、失血、紧张甚至饥饿等情况,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难度较大。国外的骨髓输液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但需要暴露胸口和骨盆,容易造成冻伤。如何更好地应用此项技术,并且避免冻伤?田竞将此作为重点攻关的课题。

一晃两年过去了,研究成果并不明显,课题组一些成员产生了顾虑。特别是年终总结时,看着其他战友在学科领域取得的成绩,不少人心中产生了波动,有人甚至对其研究方向提出质疑。

田竞再度“闷”了起来,他不动声色地继续带领大家攻关。他们很快发现,在足跟部输液更符合寒区特点,不仅身体暴露在外面积少,而且跟骨骨髓腔较宽大,更利于输液。成果出炉后,申报军队科技攻关课题,成为该医院2015年新申报课题中唯一被批准立项的一个。

一次冬季战伤救治技术考核,原本应在1分半时间内完成的伤员止血包扎操作,却用了近4分钟。咋回事?一个细节吸引了田竞注意,他发现很多官兵都不由自主搓着双手取暖,“是气温!”

“如何才能在严寒条件下维持双手的恒温还不影响救治操作?”田竞明白,必须得有一副手套,一副既保暖又如外科手套般灵活的手套。他查阅大量资料,自费购买各式各样的手套进行对比,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经过10余次修改,田竞逐步解决了手套设计中保暖不够、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去年底,这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个人还被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评为“十大保障打赢尖兵”。

10余年潜心研究战伤救治,田竞不仅出版了专著《战伤现场救护手册》,还有多项战伤救治研发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8项成果获得专利。而熟悉他的朋友却说:这些远远不能代表田竞的成就。

“板凳甘坐十年冷,于无声处响惊雷!”田竞,这就是你的追求吗?

编辑感言

接纳“不完美的完美”

■张磊峰

军营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见得有风光无限的过往,不见得有众口一词的好评,甚至,他们还会有些小个性、小瑕疵,但他们真实地行进在这个浩荡的时代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印。

调研中,一名基层的同志坦言:“希望能在你们版面上看到一些比‘小咖’分量重些,但又不是遥不可及的‘大咖’类的典型人物,他们不用那么完美。”

一句“不用那么完美”,让我们内心一颤。是的,正因这份“不完美”,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真实的故事;正因这份“不完美”,能让我们探寻到更多的“真善美”。我们推出“非典型新闻人物”的初衷,即是呼应读者的期盼,在聚焦改革强军的壮阔进程中,在追求那些并“不完美的完美”中,去感悟那一抹抹人性的光明。

古人云:一默如雷。是说有内涵的沉默并非无声,犹如巨雷蓄势待鸣。我们衷心期待“闷雷”军医田竞,于无声处响起更多的“惊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