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同飞歌,万里共欢乐。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均气温5℃的西藏高原,自古以来就留下许多美丽传说。西藏军人创造的“雪域戍边文化”更是一种独特存在,它让约占全国总面积八分之一的高天厚土布满强军音符,让忠勇品格渗透进戍边人的肌肤,让冲锋号角响彻备战打仗的浩瀚征途。
根植历史土壤
我站立的地方叫中国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扎根于历史土壤才有旺盛生命力。正因根在深处,“雪域戍边文化”才能始终焕发勃勃生机。
推开记忆之门,多少往事涌入。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立于公元823年,记录英雄的约定:“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军旅女诗人杨星火创作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是对这段历史的极佳回应,在藏区有着广泛共鸣。
新落成的西藏军区军史馆,与大昭寺相距百米,是展现“雪域戍边文化”的重要窗口,堪称高原新的文化地标。入馆开篇,讲的便是主权归属。我国自元朝起便对西藏实施有效管辖,万里高原是祖国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年岁岁,穿军装的文化使者始终以“歌唱祖国,赞美西藏”为己任,将中国军人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心声,唱与人听。
去年,西藏边关某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由西藏军区基层文艺骨干创作的歌曲《故乡》,在高原的大街小巷唱响,那誓死捍卫每寸边土的豪迈,凝聚起万千力量。
从历史中走来,为神圣使命吟唱,足见“雪域戍边文化”的深厚底蕴。正是这种社稷为重的功能定位,使新时代高原军人甘愿赴汤蹈火,忠实践行着“祖国利益重如山,且看吾辈两肩担”的豪迈誓言。
打造忠诚内核
雪山红旗永放光彩
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丰富的文化活动铸魂育人,是军营文化的主要职责。西藏历来是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桥头堡,打造红色文化、深植忠诚基因尤为重要。
翻阅驻藏部队的文化长卷,一根“红线”贯穿始终。1950年,英勇的十八军将士挥师西进,由此踏上了解放西藏、保卫边疆、建设高原的光荣之旅。这段征程被文艺工作者反复吟唱,相继推出一批举旗铸魂的华彩乐章。
近年来,西藏军区先后编创《古田精神放光芒》音乐快板、纪念建党95周年文艺晚会《向着太阳歌唱》、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题综艺晚会《雪域边关铸忠诚》等文艺精品深入部队巡回演出,常态开展“嘹亮军歌献给党”歌咏比赛,矢志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在灵魂深处铸牢军魂。
透过雪域戍边文化掀起的强军波澜,我们仿佛能看到“红色海洋”:查果拉先辈用鲜血染红军旗,“高原红色边防队”的基因传了半个多世纪;各部队每周一早晨统一组织升旗仪式,国歌在万里边疆唱响……红色不仅注入部队年轮,也融入官兵血脉。
听,旋律响起,一首《高原红》配乐诗,刻画出西藏军人的好样子:“也许是上苍深爱卫士的脸庞/风刀霜剑才雕刻青春印章/太阳一遍遍炙烤染色/军帽下闪现着赤诚的红……”
注入时代元素
唱响新时代赞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西藏军区抓建“雪域戍边文化”既善于抓好传承,也注重与时代同频共振。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高原文化使者踏雪行吟,一批重点工程震撼登场。军区紧贴新时代官兵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求知求美、成长成才愿望更加强烈的特点,加快构筑强军文化平台。去年以来,他们先后投入1亿多元规范300多个建制连队学习室。今年又在一旅一团进行“铸魂强心”工程建设试点。
在新一轮营房改造中,上级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悉数用在“云中哨所”詹娘舍的哨楼建设上。过去拥挤不堪的袖珍寒哨,而今拥有文体综合馆及电子荣誉室。哨兵在执勤之余既可打球健身、唱歌抒怀,又能读书明理、忆史励志。
边防士官张学士的成长,就是“雪域戍边文化”建设结出的甜果。这位原本籍籍无名的文艺小兵调入西藏边防某团后,换羽新生、一飞冲天。新单位专门设立漫画创作室,给他提供固定工作场所。军区大力推进互联网进军营建设,让他远离现代都市也能搭乘网络快车。
去年秋季以来,张学士持续掀起“漫画旋风”:组图《砥砺奋进这五年》《学思践悟十九大》《紧绷打仗之弦,汇聚强军力量》等相继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刊发。而今,他的作品还陆续入选意大利、埃及等国际漫画展。
旭日东升,满山尽带黄金甲。拾级登高,“雪域戍边文化”迎来再铸辉煌时机——西藏军区计划再投资“1亿+”规范其余建制连学习室,同时抓好“智慧军营”和数字军史馆建设,同步办好“高原战士”微信公众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军区还将乘势抓好“文艺轻骑兵”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为官兵追逐强军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