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思想战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履行好对干部的监督职责


■郭江山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党章赋予纪委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宪法、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无论是纪委还是监察委,监督职责都处于基础性地位。这就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依法依规依纪抓好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管理,在监督上全面从严、全面发力,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犯了错误也能正确认识,积极纠正。

监督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更好地使干部得以正常成长,更好地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管住管好干部,要求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强化监督职责,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法措施,坚持关口前移,切实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第一种、第二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化成严重违法违纪问题。

敢于监督,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上下功夫。监督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监督别人免不了跟别人红脸,既要跟一般干部红脸,还要跟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领导干部红脸,考验的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和担当。“严管”即是“厚爱”,监督是对干部的一种挽救,防止小错酿成大错,是一种“大爱”情怀。这样思考,监督起来就无所畏惧。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越来越重视监督,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不怕得罪人,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要注意总结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有效经验,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震慑相结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持续用力、形成常态,督促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最大限度防止干部犯错误、出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善于监督,在提高监督能力上下功夫。监督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都很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练好内功、增强本领,精准有序有效开展监督。首先,提高发现违纪问题的能力。监督是对党员干部履职用权进行检查督促,重在发现问题。必须在早发现上下功夫,坚持挺纪在前,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做到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提升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上下功夫,既要注重平时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又要有“直言不讳”的魄力,见人见事见物,还要讲究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做到以纪量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在谈话函询上下功夫,让被约谈函询的干部感到是“动真格”的,真正在思想上有触动。其次,练就敏锐准确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根据不同地区、部门、领域的特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靶向治疗”思维,把准关节点、要害处,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最后,提高依法依规依纪开展监督的能力。监督工作是个细活,不能任性、不能粗枝大叶,应把对干部负责与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统一起来,把握权力边界和政策界限,讲究方式方法,既有力度,又重尺度,实现监督工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纪法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