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铭记历史 不负英魂


■杨旭

一个国家的“烈士记忆”,关乎国家的尊严与形象,更事关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认同。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稳定,无数英烈前赴后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告别“小我”走向“大我”,舍弃“小家”保全“大家”,功勋必将彪炳史册,精神终将永垂不朽。

逝者已矣,祭奠告慰曾经为国捐躯的英雄先烈,既是我辈应当履行的敬仰、缅怀之责,也是中华儿女传承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之需。生者犹在,于情于法于理,我们都应该优抚关心好烈士家属,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关爱优抚烈属,对烈士本身就是最好的告慰和缅怀,这是对生者受伤心灵的温暖抚慰,也是解除英烈生前后顾之忧最基本的举措,更是从国家层面对烈士精神的肯定、纪念、激励和弘扬,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力的引领导向。

关爱优抚烈属,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共同用力,不仅仅要做好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固定节日的祭奠仪式,更紧迫的是把关心照顾放在日常,自发地用各种方式为烈属们送温暖献爱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关爱优抚烈属,其实就是最好的国防动员令。只有让每一名烈属都有尊严且幸福地活着,才会激励更多的军人奋不顾身地抛头颅、洒热血,才会有更多的“小家”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亲人和爱人送上战场保家卫国。

铭记烈士,勿忘烈属。如今“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正在全军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更要借势东风,深度发力,在崇尚英雄、缅怀英烈、灌注基因、培塑风骨上快走一步、走深一层,切实把烈士精神赓续传承好,真正做到融入血脉、根植骨髓,为实现强军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