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69岁华诞。当很多人正沉浸在喜悦中,筹划着自己的国庆假期时,有一群人选择默默坚守在远方。
大爱无声,他们对祖国爱得深沉。
为国戍边,对于他们来说,对家的思念再重,重不过责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走进大漠戈壁、“生命禁区”,走近戍边战士,去感受他们以苦为乐的生活。
——编 者
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航区测量站“三号靶”,地处沙漠边缘。探访这个大漠的“点号”,我们从离基地最近的城市酒泉出发,汽车驶过城镇、乡村、戈壁、荒漠……眼前的颜色随着路途的延伸逐渐由绿变黄,直到视线被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全部淹没。一路上,随车的“三号靶”四级军士长方磊一直念叨:“我们那里很美!”
来戈壁滩之前,笔者就听很多人说过戈壁滩的美:朝阳、广漠、落日、星空……但这些美,总是要伴随着遥远、孤独和寂寞。
作为武器试验和演训任务数据测量点以及靶场的看守点,“三号靶”担负着航空武器装备的试验测量任务,为武器装备试验定型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撑。这个大漠中的“点号”仅有几十平米,常年由三名战士值守,他们每半月轮换一次。
车行途中,风沙不期而遇,车前的挡风玻璃立刻变得模糊起来。方磊介绍说,一年365天,“三号靶”有200天以上是大风肆虐天气。
“那你说的美景在哪里?”笔者不解地问。
“快到了。”方磊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笑。
其实,“三号靶”是出了名的“苦”单位。1958年,基地组建时,戈壁滩上什么都没有,为了解决吃水问题,战士们开挖“干井”用来储存水。一到夏天,水就很容易发臭,还会滋生一些小虫子,即便是这样的水,大家都必须省着用。
直到现在,这里吃水、吃菜,还是需要依靠外界供应保障,只是运送频率已变成一周一次。由于没有市电,他们的生活用电,全靠一台油机来发动。油机一罢工,通信基站就成了一座“孤岛”。方磊说:“许多曾值守在‘三号靶’的老班长,都是在‘地窝子’的房顶上,找到时断时续的通讯信号,听到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日常巡逻,是“点号”三名战士每天的例行工作。突然来袭的风沙常常让战士们猝不及防。“风沙一大,什么都看不见。巡逻回到屋里,身上全是沙子,一捋头发,那沙子跟下雪似得‘哗哗’往下掉。”方磊说。
冬天,大漠的风凛冽如刀,轻易就能吹透战士们的防寒棉衣。对于在“点号”值守的战士们来说,出门“方便”一下,都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气。
夕阳西下,我们终于到达“三号靶”。另外两名战士刚刚巡逻归来,一条欢快的黑狗等候在我们的车前。
“他叫‘虎子’,看见穿迷彩服的人就很亲!”下士荆文兴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虎子’从小在这里长大,平时我们巡逻,它也跟着。现在它已经学会了独自驱赶跑到禁区附近的骆驼,还‘自学成才’会‘狗拿耗子’。”看得出来,这条黑狗就像是战友们的一个“伴儿”,给三个人孤单寂寞的生活增添了几许乐趣。
巡逻间隙,战士们抓紧难得的休闲时光,一场三人沙漠篮球赛开始了。“虎子”也加入其中,跟战士们抢球,有时还故意捣乱将球顶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落下,留下天边最后一道红光,又到巡逻的时候了。这在外人看来单调枯燥的事,战士们却找到了乐趣。“每到傍晚,夕阳就像给地上的沙子铺了一层金子一样,亮得晃眼。你看,我们这里的景色是不是特别美!”方磊笑着说。
夜晚,是战士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能给家里人打电话。由于时差原因,当战士们忙完一天的工作,家里的亲人往往早已经睡了。偶尔几次,当电话中传来亲人的一句问候、孩子的一声“爸爸”,都会让他们开心不已。
“条件好不好、生活苦不苦,是对比出来的。”战士们说,现在这里的生活条件,比起前辈们已经好了太多。
值班室旁有个低矮的“土堆”,是曾经在这里值守的战士们住过的“地窝子”。几平米的半地下空间内,“祖国在我心中”几个大字分外鲜艳。笔者下到“地窝子”的时候,荆文兴正在打扫卫生,把“祖国在我心中”几个大字擦得格外认真,“虽然远离繁华都市,驻守在这个荒凉的戈壁,但身上的责任我们从未忘记。”
走出“地窝子”,戈壁滩的夜空繁星闪烁。荆文兴说:“我已经准备长期留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