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史长河中,人名“遇见”兵器,往往会激荡出一段段传奇。德国毛瑟兄弟与毛瑟枪,美国尼米兹司令与“尼米兹”级航母,俄罗斯喀秋莎与喀秋莎火箭炮……凡此种种,既有发扬“物靳工名”的传统,也有“名以舰传”的纪念,还有对和平生活的美好期盼。“遇见”的方式有很多种,也便有了无数种结果和滋味。
9月2日,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长眠在海军军官学院的一处墓地,再也无法看到那些将以他的“名义”采购的一大波新兵器——135辆新型主战坦克、13艘新舰艇和77架F-35战机。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约翰·麦凯恩 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前冠名,据说是用来向当时正在家中与病魔作斗争的约翰·麦凯恩“致敬”。法案授权实施的开支,很大一部分用于采购新型装备。就这样,约翰·麦凯恩,这个越战老兵和“战争狂人”的名字便与美军多款重器发生了交集。这种 “遇见”并不多见,但也没有以“稀”而贵。因为,特朗普在签字仪式演讲中感谢了一大帮人,唯独没提约翰·麦凯恩。
1967年,时任美国海军飞行员的麦凯恩,驾驶着A-4“天鹰”攻击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越南地面目标,被越军的防空导弹击落。跳伞逃生的麦凯恩摔断了腿,在战俘营中生活了长达6年。尽管他在军事生涯中先后获得许多勋章,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请,但还是遭到数不清的质疑和奚落。
人名“遇见”兵器意味着什么,麦凯恩的父亲和祖父,似乎更有发言权。麦凯恩的父亲小约翰·麦凯恩和祖父老约翰·麦凯恩都官至美国海军上将,这在美军历史上十分罕见。更罕见的是,父子二人还共同冠名了一艘导弹驱逐舰。这就是美国海军的导弹驱逐舰DDG-56“麦凯恩”号。从此,舰以人重,名以舰传。
但是,并不是所有“遇见”都意味着传奇和荣誉。现实中,更多的是人名和兵器擦肩而过,之后便你是你我是我。更有甚者,还意味着尴尬和磨难。
人名“遇见”兵器远不是终点,也许只是另一种开始。DDG-56“麦凯恩”号的近期表现,正好佐证了这一点:兵器也可以续写被冠名后的历史,或是积累荣誉,或是染尘蒙羞。2017年8月,“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在新加坡以东海域与一艘油轮相撞。10名士兵失踪、5人受伤,这一事故引发了美国民众对海军驱逐舰训练水平和战斗力的质疑。这也再次证明,“冠名”兵器经不起片刻的疏忽;再大的荣誉,也经不起接连发生的大事故。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人名“遇见”兵器的历史还在续写。从冠名兵器到冠名法案,不仅是麦凯恩家族,也不仅是美国,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铭记自己的历史,以武器的名义,或者以其他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