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兵器大观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美国海军捕“鱼”行动尘埃落定,首选舰载无人加油机上航母

“黄貂鱼”进“网”了


■李大鹏  李鹏聪  王晓煊

波音公司的MQ-25原型机于2月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进行甲板操作示范演示。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近日报道,美海军宣布波音公司中标价值8.05亿美元的MQ-25A“黄貂鱼”航母舰载无人加油机合同。

根据合同,波音公司将负责完成首批4架“黄貂鱼”的设计开发、生产测试、认证交付和技术支持,并将其整合进舰载机联队,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一度沸沸扬扬的美国海军捕“鱼”行动至此尘埃落定。“黄貂鱼”进“网”的背后,是洛克希德·马丁、通用原子、波音、诺·格4家军火巨头的多轮激烈比拼,是美国海军脱胎于最初设想的日渐清晰的思路,是海上作战体系对无人机系统的现实需求。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黄貂鱼”背后有几多秘密?“黄貂鱼”靠什么完成了关键性的“一跃”?这究竟是条什么样的“鱼”?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型即将首批部署在航母上的舰载无人加油机。

战场上急需 高科技催生

空中油库“短腿”变长

首批无人机上航母,意义非凡。为什么是无人加油机?为什么选择现在上舰?答案可归纳为四个字:战场需求。

舰载加油机是航母舰载机联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起到“力量倍增器”的作用。这一点,美国海军感受颇深。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首次深入大纵深内陆地区执行任务。舰载机作战半径一般在800千米~1000千米,每次战斗出航,为保证在阿富汗上空有一定的有效留空时间,都需要在空中加油2~3次。担任加油任务的是美国空军和英国空军的陆基加油机。这些加油机每次都需要从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北约军事基地起飞,或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执行这些任务,让舰载机联队深深地认识到,没有加油机,战机的灵活性和作战效能会大打折扣。

对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联队来说,在舰载机多用途化的冲击下,加油机“缺位”已经是“骨感”的现实。随着精确制导弹药成为主要打击武器和一体化作战信息网络走向成熟,航母舰载机的职能日益多用途化。它们不仅有“专职”,即作为信息网络节点和高精度武器搭载投射平台,执行侦察、跟踪、监视、打击、电子战等任务,而且能干“兼职”,即遂行伙伴加油任务。这就使得KA-6加油机等用途单一的航母舰载机相继退役。始料不及的是,随着“专职”加油机退役、伙伴加油“上位”,加油任务迅速攀升到F/A-18E/F主力战机出动架次的25%~30%,严重影响到舰载机联队的战力。

战场需求是最强劲的推手,舰载加油机卷土重来已不可避免。但“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加油机也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威胁的不确定性、战场环境的复杂性、目标的多样性、现代化防空的先进性、空中突防的危险性,对加油机的安全性和长时间留空提出了严苛要求。与此同时,迅猛发展的无人机技术为将其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强对抗、快节奏、高烈度、大区域的信息化海空战场环境下,相比有人机,无人机在危险和战损承受力、长时间执行任务的耐受力、隐身性、作战半径、航程、有效载荷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有说服力的是美国海军对其功用的先期预估:随着无人加油机上舰,舰载战机作战半径将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约480千米~640千米,经多次空中加油,舰载战机留空时间和活动范围将成倍增加。若配合高精度远程打击武器,舰载战机将有能力深入对手的内陆发起打击。于是,2016年美国海军决定在航母上搭载“黄貂鱼”无人机,主要作为加油机使用。其中一项性能指标是,在距航母926千米外提供燃油。空中油库的“短腿”将因此变长。

能飞得更远 还会些隐身

“大块头”有些大智慧

关注“舰载无人空中侦察和打击系统”进程的人,可能思想一时还有点转不过弯。说好的察打一体舰载无人机呢?心存疑惑之余,也不免有种感觉:这条鱼有点小神秘。

这究竟是条什么样的“鱼”?2017年,时任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约翰·麦凯恩表示,航母需要搭载有更大续航力的舰载机,能够突防潜在对手的先进远程防空系统,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与此相对应,作为舰载无人加油机的“黄貂鱼”必然应具备三个主要功能特征:长续航力、大载油量、高隐身性。

大载油量不用细说。波音方案中的“黄貂鱼”从前面和侧面看都像一条肥大的鲸鱼,因为“无人”,所以机体内部容积巨大,所载燃油可以实现为4~6架舰载机加油。从续航力来讲,这种略显“肥大”的机体能产生一定的升力,加上大展弦比的细长机翼,具有滑翔机一样的升阻比,特别适合超长航时与超远程飞行。这型“黄貂鱼”有浅V形尾翼,顶端与圆滚滚的机体顶点差不多齐平,产生升力的作用也大于深V形尾翼。它所采用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效率高,“可以轻易超过美国海军的可输送燃油量要求”。

隐身性上,也可以看出这个“大块头”真有些大智慧。尽管美国海军对“黄貂鱼”的隐身性能不作要求,但可以预见,这条“鱼”的隐身性能不会很差。因为,良好的隐身能力对加油机在战场上的生存力来说不可或缺。加油机越靠前部署,作战飞机航程就越远,留空时间也就越长,但加油机自身面临威胁也就越大。若不具备隐身性能,加油机很容易成为首选的打击目标。尤其是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下作战,高隐身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波音方案中的“黄貂鱼”突出了这种低可探测性。它机身隆起的脊背,经典的飞翼布局,经过特殊设计的发动机尾喷口,能有效缩小雷达反射面。这型加油机的进气道为背部埋入式设计,没有外露的部件,进气口不仅开在机背,而且与上表面齐平,除非俯视,在任何其他角度都不可能看到进气口,有“最极端的隐身设计”之称。由此,我们也多少能管窥到“黄貂鱼”无人加油机的相关性能。

大资金打造 高技术融汇

一专多能的“主力”助攻

“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是传统的消费理念和市场思维。但这次的美国海军捕“鱼”行动,似乎并未遵从这一传统思维。单从表面上来看,这条“网”中之“鱼”的确不便宜。

根据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黄貂鱼”在该财年的研发经费高达7.19亿美元,居美国海军所有在研项目之首,比新一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和F-35C舰载机研发费用还要贵。“黄貂鱼”的采购单价高昂,首批4架采购单价达2.01亿美元,随后采购的72架平均采购单价超过2019财年F-35C采购单价的2倍。

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黄貂鱼”真的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具体表现要看未来,现在的事实也可以“说话”。

且不说“鱼儿”上舰后,造价不菲的F/A-18E/F再也不用兼职“运油”,使用寿命会大增并可抽身干更多的“专业活儿”;也不说“鱼儿”上舰后,舰载战机可以增带弹药,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单从“黄貂鱼”所融汇的技术来讲,这也不是桩亏本买卖。

这是美国海军提出的所需要的无人机主要技战术特征要求:高隐身性、作战半径超过现役有人舰载机、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可在防区外发起行动、能够携载多种战斗载荷、可执行广泛种类的任务。与此相对照,不难发现,“黄貂鱼”几乎满足了所有的技战术特征和要求。

新技术有机融汇的背后,有着顺畅的技术融汇机制。作为美国海军的科研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归美国海军所有,可以移植。

参与研发的4家军火公司可以共享测试数据,加快研发进度,降低技术风险。这就决定了“黄貂鱼”无人机在隐身性能、有效载荷能力、续航力等主要性能指标上基本符合美海军要求。

“黄貂鱼”定位为加油机,与主力战机相比,多少有些助攻的意味。但在载油、加油的“专业领域”,“黄貂鱼”将是绝对的主力。何况,美国海军已经明确要求,“黄貂鱼”也要能执行情报和侦察任务。可以预见,这样一个平台,稍加改装,派生出携带武器的型号执行打击任务以及电子战欺骗任务,应该没有太大难度。

上舰后的“黄貂鱼”表现究竟会如何?这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黄貂鱼”就会有“捕鱼者”,有“鱼”也就会有“鱼叉”,“鱼”和“渔夫”的故事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上演。

本版投稿邮箱:jfjbbqdg@163.com

供图:支  点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