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军号,其形不过一尺来长,但其声高亢嘹亮。在军人心里,它是燃烧不熄的火炬,是划破清晨的闹钟,是沸腾生活的节奏。
如今,它回来了!9月中旬,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发布消息称,我军司号制度恢复和完善工作全面展开,计划分两步组织实施:2018年10月1日起,按现行规定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2019年8月1日起,全军施行新的司号制度。
“军号一响,士气高涨!”“这既是号声,也是心声!”……消息一出,很快成为网上新闻热点,一天不到点击量就达“百万+”,不少网站还主动将此消息置顶。微信里,“军号样式大全”“影视中的经典军号声集锦”等内容循环转发;跟帖里,满目“点赞”的留言、“致敬”的帖子,喷涌而出的是对军号声的期待之情、欢迎之喜。
在各类“好声音”节目充斥荧屏的当下,军号的回归为何能引起人们如此巨大的关注?中国军网上,人们说的很多:它让红军的音容笑貌“穿越”为新的时代回声,它让号令意识有了“活的载体”,它让红色基因重新流光溢彩。
军号作为饱含军人气节、血性、精神的“军旅强音”,它再次回到军营、飘向社会,更重要的意义是对“军号”形象所代表的血性文化的一次加温、对国防文化的一道加筑。正如军委训练管理部一名负责人所说,军号在强化号令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正规化建设、促进战斗力提升和提振军心士气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恢复军号,必将使战斗精神这一人民军队的“符号”更加鲜明光亮。
战争年代,军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南昌起义到长征路上,从抗日烽火到横渡长江,军号为保障战争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在通讯联络方面,作用尤为突出。有位红军营长曾这样感慨:“牺牲一个排长,可由班长代理排长,但失去一个司号员,我就成了聋子和瞎子。”
那时候,吹军号的军人叫司号员,这个岗位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不懂得音律不行,记性不好也不行。战争年代,它是高风险职业,也是很有前途的岗位。在我军司号员队伍里,走出不少开国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当过司号员的开国中将就有张国华、聂凤智、王辉球、邱创成、李成芳、蔡顺礼、刘西元等。
“只要司号员将号嘴贴到唇边,那便是战场上最有力的鼓动,伤了的胳膊,能拔山填海;折了的刀剑,能切云断虹。生命,会迸发惊人的勇气,连呼喊都带着殷殷血腥……”在各种军号声里,最让人血脉偾张的是冲锋号,只要冲锋号一响,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枪林弹雨,所有指战员都会毫不犹豫地对敌人发起猛烈的冲击。朝鲜战争中,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在其《朝鲜战争回忆录》写道:“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只要它一响起,共产党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美军官兵也普遍反映:“听到中国军号嘶鸣,我们个个胆战心惊。”
随着时代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军号的功能定位也在不断完善,这次恢复的军号制度以部队管理为主,兼顾指挥通信和军事文化建设功能。全新的功能定位、号谱种类设置、使用时机和形式以及工作领导管理制度,使军号在新时代的文化功能更加凸显。
“号令明,军威肃。”10月1日起,让我们伴着悠扬的作息号声,激扬豪情,建功军营,在强军征程上铿锵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