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空中尖刀”:用“第一”回报祖国

——空军“先锋飞行大队”锻造新时代空中劲旅纪事


■本报记者  于春光  李建文  特约记者  张 力  郝茂金

大漠戈壁,天高云深。一架架战机忽隐忽现,声如滚雷。

空军组织的一场大规模自由空战比武竞赛,正在这里上演巅峰对决。

锁定、规避、反击……对抗双方斗智斗勇,从远距厮杀到中距,又从中距较量到近距,一串串攻防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枚枚导弹被机动规避,直看得地面评估专家瞪圆了双眼。

战幕垂落,空军航空兵某旅最终赢得此次比武最高荣誉“天鹰杯”。该旅前身是新中国首支组建、首个参战、首创胜绩的英雄部队,而参赛的飞行员大多来自该旅飞行一大队。

“祖国用‘第一’为我们命名,我们用‘第一’来回报祖国。”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飞行大队传承英雄之气、深研胜战之道、苦练实战之功,奋飞新时代、建功新时代,4次助力团队捧得“天鹰杯”,4人次夺得“金头盔”,创造多项全军“第一”,被空军授予“先锋飞行大队”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传承“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胆气,祖国一声召唤就升空——

就是豁出血肉之躯,也要把对手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14年,飞行一大队奉命前推至沿海一线机场执行海上任务。一天,一大队战机紧急升空,一场不见流血却最能彰显血性的战斗不期而至。

60公里、50公里、40公里……任务区域内,外国军机与我方战机迎头对峙,迅速逼近。飞行员姚凯座舱内告警信号持续不断,与外军战机已逼近至30多公里,完全处于其空空导弹不可逃逸区。

“就是豁出血肉之躯,也要把对手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危急时刻,姚凯毫不示弱,沉着应对。剑拔弩张间,外军战机悻悻调头撤退。

那段时间,飞行一大队的任务空域天天都有中外战机之间的较量,战斗起飞是家常便饭,飞行员们以果敢的勇气和过硬的技战术,始终保持有利态势,在九天国门捍卫了“第一”的荣誉和大国的尊严。

这种向死而生的血性胆气从哪里来?记者在飞行一大队荣誉室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一个不朽的瞬间:

抗美援朝战场,19岁的飞行一大队飞行员陶伟升空作战。“近点、近点、再近点”,面对多架敌机的包围,陶伟抱着“宁愿血洒蓝天,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的决绝信念,在距敌机120米处猛烈开炮,敌机凌空爆炸,碎片贴着陶伟的座舱“嗖嗖”飞过,开创了人民空军空中近战歼敌先例。

“狭路相逢勇者胜!”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场景,飞行一大队原大队长、现任旅长程远森热血沸腾: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抗美援朝作战中,飞行一大队的前辈们凭着“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胆气,创造了第一次空战胜利、第一次空中近战歼敌、第一次空中夜战歼敌等多项纪录,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6架。

往昔先辈赴疆场,今携英烈复还乡。今年3月28日,飞行一大队出动两架战机,为第5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两架战机在运输机两侧稳稳伴飞,如同张开的巨大臂膀,将先烈拥入怀中,穿云破雾回归祖国。

“我们连续5年为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护航,每次都感到无比神圣光荣!” 飞行一大队原大队长丁傥动情地说,“如同架起穿越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先辈们‘空中拼刺刀’的基因血脉穿越浩瀚长空,内化为一大队的精神品质,淬炼出官兵不怕牺牲、不惧强敌、不畏挑战的英雄气概。”

2015年,9·3大阅兵前夜。飞行一大队受阅飞行员每人都在一份“决心书”上毫不犹豫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意味着一旦飞机受阅时发生不可预料的险情,飞行员不得跳伞,必须全力操控战机,飞离人员稠密地带!飞行一大队所在旅政委殷志伟说:“决心书上签下的,是一大队官兵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和担当!”

在不久前举行的体系对抗演习中,飞行一大队与装备优于自己的对手展开搏斗。他们创新战法,1架战机冒着被“击落”的危险充当诱饵,其他飞行员合力出击,最终战胜对手,打出了一大队的威风和士气。

率先开展“双学”活动,破解信息化空战制胜密码——

谁在学习上孜孜以求,打赢的天平就向谁倾斜

59∶166!

在飞行一大队空勤楼门厅,镶嵌着一块用黄铜浇铸而成的首届“金头盔”空战比分匾。它的对面就是人民空军空战击落敌机第一人、飞行一大队首任大队长李汉的雕像。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警示:捍卫“第一”的荣誉,必须破解现代空战的制胜密码。

“那一仗,我们永远忘不了!”原副大队长李凌说,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空中尖刀”飞行一大队,竟然首轮比赛就以大比分落败。

这一次败走麦城,让飞行一大队官兵痛彻骨髓:论装备水平,自己的飞机性能占优;论空战经验,自己执行任务之多远超对手;论战斗血性,自己敢于极限飞行面不改色。究竟为什么失利呢?

先是不理解,继而是深刻反思:当他们还在单纯比谁的载荷拉得更大、动作更猛时,对手已经依靠电子对抗,悄然占据了战场制高点;当他们还在一心盯着看得见的敌人时,却已经败于“看不见的威胁”。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我们连知己都没做到。”李凌说,从那时开始,一场“脖子以上的战斗”在飞行一大队打响,还催生了后来席卷全空军并延续至今的“双学”活动——建设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后的反弹力。”归建后,飞行一大队邀请有关科研院所专家一起全力开发战机作战性能,全员学习电子对抗知识,唤醒了自身装备许多过去“沉睡”的信息化作战功能,官兵的信息化素养和意识大大提升。电子对抗、信息协同等训练课题深化展开,机种融合、信息火力融合等一场场演练风起云涌。

从传统空战到复杂电磁环境中作战,从单机种对抗技战术到融入体系作战能力训练,一大队官兵的目光不断延伸。近几年,他们主动走进导弹、雷达、通信等兄弟部队,了解队友的装备性能和作战思路,组织一次次对抗演练,逼着自己突破常规斗智斗勇,从系统集成、体系融合以及未来作战的角度,学习探讨问题,深研克敌之道。

“过去是给啥装备,就打什么仗;现在给我啥装备,我要看看能不能提出改进意见适应战场。”副大队长张威介绍,飞行一大队飞行员近几年撰写发表20多篇军事理论文章,提出70多条装备改进建议,有50多条被采纳应用。

谁在学习上孜孜以求,打赢的天平就向谁倾斜。“双学”活动开展以来,飞行一大队5次参加空军对抗空战比武竞赛,4次助力部队夺得团体冠军,多人捧得“金头盔”。

“‘金头盔’是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至高荣誉,但是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它当作一个检验学习成效的平台。”“金头盔”获得者高中强说,“现在的飞行一大队,正在追求从战胜队友向研究对手、从研究考场向钻研战场、从研究比赛规则向破解战场制胜机理的转变。”

敢于承担风险挑战极限,锤炼克敌制胜的一流本领——

从难从严没有终点,贴近实战永无止境

“起飞!”伴随着尖利的发动机轰鸣声,一架架战机紧急升空,投入长航时、大航程跨区转场战斗任务。这是今年1月3日,飞行一大队官兵聆听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后,展开实战化训练的一幕。

“那天,开飞前不久,一大队才接到出动命令,再次考验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旅长程远森说,“从难从严训练没有终点,贴近实战的追求永无止境。”

高中强夺得“金头盔”后,对手向他请教秘诀。高中强默默地撸起袖子,手臂上露出一片因为空中大过载压出的淡淡出血点。当时,他驾战机连续大过载机动,连续保持在对手导弹边界,有时甚至被导弹猛追,机舱内的指示灯持续告警……“你这是在玩命!”对方大吃一惊,高中强却平静地答道:“我这是在打仗!”

近年来,飞行一大队飞行员主动提高训练难度,压着大纲上限飞,高度飞到尽可能低,远海飞到尽可能远,速度越飞越小,载荷越飞越大,实弹消耗量比过去增加了两三倍,同样的航油量现在只能飞到以前一半的时间。高中强说,不惧风险、挑战极限,不仅是为了挖掘人员和装备的极限潜能,更是为了在未来战场多一分制胜的把握。

当下,飞行一大队正在狠抓新大纲施训,结合未来战场的制胜机理,探索更加贴近实战的组训模式,为战斗力成长开辟新路径。

战斗飞行中,老飞行员常常提醒新飞行员多关注座舱外的空情。如今,随着实战化训练的升级和组训模式的创新,飞行一大队飞行员更强烈地意识到,不仅眼睛要多向座舱外看,思想上更要向外看——

“向外看,因为敌人在外面!”

图:9月7日,空军“先锋飞行大队”飞行员驾驶战机对地发起精确打击。杨 盼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