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参谋,首先要敢“参”


■张西成

●参谋敢“参”,必须有底气和资本,关键是具备“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退千军,一计而平骚乱”的能力素质。

足智多谋,能参善谋,是衡量一个参谋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志。智不足、谋不精,显然难当辅助决策之大任。然而经验表明,作为参谋,光善“谋”还不行,必须得敢“参”。

怎么才叫敢“参”?一位军事家这样说:“军人的职责就是对决策者说真话,并告知他们何者可行或不可行。”尤其是“不可行”的决策,倘若硬让部队去执行,其效果和后果可想而知。必须明确,面对战争的复杂性、突变性,再高明的决策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万全、步步无失,难免会有“不可行”的时候。当此之时,作为首长身边的参谋人员,应该敢讲真话、敢于及时指出失误,促使首长改变错误决策。这种素质和胆识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是不可或缺的。

1953年8月某日,时任海军参谋长的罗舜初参加了由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的军委例会,主要是传达贯彻党中央关于精简节约的指示精神。当听到彭总要削减购买苏联两艘驱逐舰的一艘时,罗舜初忘了自己只是一个来听会的代表,站起来说:“彭总,不可以。单说驱逐舰的作用——在海上作战,驱逐舰一般不能单独执行作战任务,至少要两艘以上编队航行作战、互为掩护。再者,少一艘驱逐舰也无法进行正常训练。”后经周总理决定,按协议规定引进了两艘驱逐舰。对此事,有人说你罗舜初胆子真大,敢和彭总理论。罗舜初说:“不对,我哪里是和彭总理论,我是给他当参谋。”

关于上级与下级、首长与参谋,人们时常用“不谋而合”来表示彼此之间的工作默契,但其实“谋而不合”者也不在少数。对于后者,陈毅曾指出:“对首长要服从,但也要有强谏的责任,并不是明明看到首长把问题处理错了,你也不作声,要有请求首长采纳正确意见的责任心。”1947年,陈赓将军接到“率四纵回师陕北”的命令。将军不是无原则地执行,而是着眼国内战争大势,向中央直言“调我西渡黄河,不够‘英明’”,并献上“南渡黄河,再给敌人胸口插上一把刀”的策略,中央接受这项建议,遂促成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相互支撑,问鼎中原。

曾指挥过海湾战争的美军将领施瓦茨科普夫讲:“有些人可能会在我面前屈服,而我希望留在身边的家伙是那些不会轻易屈服的人。”事实上,任何一个正直和有作为的指挥员,大都虚怀若谷、广开言路,善听“刺耳”之言,善纳“犯上”之谏。尽管有些指挥员相对比较固执,一般很难轻易放弃自己的成见,但当遇到部属一而再、再而三的“敢谏”“强谏”之后,也会三思而后行,而不是一意孤行。

有人评价道,过去领兵打仗,指挥所里“乱糟糟”,现在则是“静悄悄”。这种“静悄悄”一方面象征着科技的进步、战争的变迁,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下左右之间争论争鸣氛围不够浓厚。有的对决策持有不同意见,却不敢反驳,唯恐得罪上级影响自己进步;有的明知首长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甚至放任错误发生。还有的甘当“传声筒”“快递员”,不思考问题,提不出不同意见。诸如此类不敢谏言、不敢担当,将来一旦在战场上吃了败仗,那是要背负历史责任的。

敢凭胆识献真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从实际情况看,参谋敢“参”必须有底气和资本,关键是具备“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退千军,一计而平骚乱”的能力素质,否则就是逞匹夫之勇。而对于首长来说,也只有为参谋敢“参”给予鼓励和支持,提供敢“参”的平台和环境,才能真正发挥好参谋的作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