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九成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对网络谣言应“主动亮剑”


■孙亦祥

写在前面的话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中国人“触网”的序幕正式拉开。如今,互联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手机成了大众“标配”。

30多年来,互联网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越发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之时,也面临安全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社会运行都将与互联网深度捆绑。越来越多的连接点,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震网病毒蔓延、“棱镜门”风波、勒索病毒攻击等事件告诉我们,网络安全威胁近在咫尺,筑牢国家安全的无形边疆任重而道远……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隐匿性和快速裂变性使其成为谣言滋生的重要土壤,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如何有效应对,已成为重大时代课题。

围绕这一话题,笔者对329名民众进行取样调查(图表1)。结果显示,认为应当“主动亮剑”的占90.6%,持“放任自流”观点者占3.1%,表示“不清楚”者占6.3%。很明显,在网络空间抵制谣言谬论、弘扬时代正气已成为民众思想共识。

那么,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谣言呢?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应采取舆论引导、内容封控与线下处置相结合的办法综合应对。具体到实践中,不同手段的运用应有主次缓急之分,要突出不同环节和时机选取合适的方式,才能奏效、管用。从调查情况看(图表2),受调查者中支持内容封控措施的占38.2%,反对的占54.6%;支持对线下处置措施的占41.2%,反对的占44.7%。可以看出,民众对这两项举措存在较大分歧。而对于发声引导措施,支持者和反对者占比分别为72.1%、9.8%,意见总体趋同。

总的看,大多数人已意识到主动发声、回应关切是应对网络谣言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只有及时公开事实真相,降低信息不透明度,谣言才会不攻自破。因此,面对谣言时,必须把握时、度、效要求,做到——

力求抢先发声。研究显示,网络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在2小时内就能达到峰值的75%。我国《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近几年发生的“假军人高校求婚”“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等涉军舆论事件中,当事方遵循舆情处置“黄金4小时”法则,第一时间抢占话语解释权,为应对舆论危机提供了借鉴。

突出立体发声。2011年,英国伦敦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为控制事态,英国政府关闭了社交媒体。但事后发现,此举也关闭了网民纠正谣言和动员民众恢复秩序的意见渠道。这启示我们,面对网络舆论,除了官方权威发声,还可借助网上大V、民间机构和网民影响画好“同心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发声体系。

善于灵活发声。应对网络舆论没有现成教科书,还须根据舆情态势灵活应对。可以在充分了解网民意向基础上,灵活采取借力发声、转移焦点、情感共鸣等技巧解疑释惑。关键是找准时机、把握节奏,巧妙整合舆论断点、冰释舆论疑点、疏导舆论淤点,凭事实终结谣言,以法理赢得公信。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