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本报开设“关心艰苦岗位 致敬奉献人生”专栏,报道部队各级党委机关为基层官兵真心办实事、倾心解难题的务实举措。
野外驻训官兵休上了探亲假、高原高寒部队官兵吸上了“氧二代”、西沙岛礁官兵吃上了新鲜蔬菜、边防军属就诊有了绿色通道、探亲军嫂得到温馨服务……一件件暖心工程被官兵传颂着,极大振奋了兵心士气,激发了练兵热情,提升了部队战斗力。
暖心工程主要包括恋爱结婚、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就医看病,等等。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我们反对战斗队生活化,是指反对不去谋战思战备战,而一味追求生活的舒适安逸。但必须看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心理服务,不仅是普通人的“刚需”,也是战斗队的“刚需”,暖心工程就是解决好战斗队这些“刚需”的工作。
暖心工程是事关战斗力的基础工程、支撑工程。随着军队改革向纵深挺进,实战化大练兵如火如荼,联合训练、跨区演习、比武考核等重大活动密集展开,训练强度高、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政策制度改革尚未见底,有的官兵忧发展前途、忧后路后院后代,负面情绪容易积累。如果不抓好暖心工程,不做好宽心暖心、减压减负工作,官兵就会被现实“刚需”矛盾困难所羁绊,难以稳心定神、安心尽心,甚至影响扎根军营的决心意志,产生练兵备战的“后拉力”。反之,暖心工程建得好,战斗队就能轻装前进、全力以赴,有效助推战斗力跃升。
战斗队的“刚需”矛盾困难,经常是网络炒作的热点话题,黏合度高、代入感强,有的甚至混淆视听、冷嘲热讽,销蚀官兵信念斗志,同我“争阵地”“夺人心”。当前,官兵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如果在“刚需”问题上存在短板,又没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官兵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削弱抵制侵蚀影响的自觉性坚定性,从而影响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加强人文关怀,推进暖心工程,把解决“刚需”问题这一手硬起来,有助于增强政治定力,巩固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改革转型,不少单位新组建,推进暖心工程,把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到实处,可以增加情感上的密切联系、激发工作中的内生动力,使官兵紧紧团结在党委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迅速整合融合,完成重组重塑,为建设发展、开新图强汇聚起强大力量。如果对官兵关切之事关注不够,让官兵长期负重前行,很可能造成“貌合神离”,甚至激化矛盾,何谈战斗力?
婚恋、就业、上学等问题,是涉及军地多方的复杂问题,需要组织和领导牵头去抓、去跑、去谈,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抓不抓暖心工程,检验的是组织和领导心里是否装着官兵,手中是否抓着战斗力,行动上是否破除官僚主义。可以说,把暖心工程抓扎实、抓到位,彰显的是领导机关基层第一、士兵至上的务实作风,体现的是抓作风、转作风的实际成效,赢得的是军心士气、持久动力,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工程。
(作者单位:南部战区陆军某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