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伊始,菁菁校园,空气中还杂糅着一丝闷热。
空军工程大学训练场的跑道上,刚从部队实习回来的大三学员们奔跑在夕阳里。他们面庞黝黑,眼神却透着坚定执着。这是到部队实习赋予他们最明显的“勋章”。
从北国边陲到南疆海岛,从西部大漠戈壁到东部海滨,千余名学员在一线作战部队实习“淬火”,难忘的经历仿佛一部部珍贵的“纪录片”,成为返校后学员们共同分享的“百宝箱”。
“学霸”刘子毅,多次在全国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带着好奇走出校门的他,没想到实习第一天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那天,“老班长”带着刘子毅来到外场,参观设备,学习操作流程。虽然对航空兵机务工作有所了解,但外场的艰苦场面还是远超刘子毅的想象。地面被灼热阳光晒得滚烫,闷热空气里弥散着浓浓的机油味。一进入外场,刘子毅额头上满是汗珠。
每一根输油管、每一个螺母、每一片涡轮……刘子毅看得入迷时,班长顺手递给他一副手套,教他发动机检查维护的流程。手触输油管道,刘子毅脑子里想着书中知识,眼睛紧盯管道搭设途径,手忙脚乱,频频出错。
“学霸”败走“麦城”,刘子毅开始自我加压。天蒙蒙亮,他提前起床温习课本知识;白天,他耐受高温跟着机务人员反复熟悉流程;临睡前,他闭着眼回顾一天的失误和学到的经验。实习结束那天,刘子毅在实习笔记的最后一页写道:“屡败屡战之中,我收获了成长。”
来实习之前,空管领航专业学员邬鸿斌觉得部队是陌生的,“打仗”更是离自己很远。
“雾都雄鹰”,是邬鸿斌所在西部战区航空兵某旅的美称。实习结束那天,邬鸿斌凝望着营区门口“雾都雄鹰”的雕塑,情不自禁地做了个“V”字形手势。
每天都是三级战备,每天都要准备次日飞行工作,每天跟着老参谋“听简令”……实习的日子里,邬鸿斌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曾经,邬鸿斌担心所学专业在部队与作战关联不大,但实习后邬鸿斌发现,他的岗位将直接引导飞行员进行空战,一下子觉得自己担负的工作很重要。
关于毕业设计课题,实习后的邬鸿斌有了明晰的方向:针对某新型战机空战引导进行理论研究。看着暑期实习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资料,邬鸿斌内心底气十足。
回到学校,航空管制专业学员邹子杨总不忘给同学们讲一段关于他的实习经历。坐高铁到北京站、公交车到郊区、再换乘汽车到部队,城市越来越远,农村越来越近,邹子杨的心中涌起“失落感”。
痛苦的“失落”很快被愉悦的“收获”所占据。一个月的实习,邹子杨已经能熟练使用飞行计划申请系统。“以前不懂的老问题解决了,自己不懂的新问题也发现了。”说起这些,爱钻研学习的邹子杨突然很感谢这个偏远的部队。
越是偏远艰苦,越能砺人心志。邹子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部队的氛围,打过的草、睡过的床、走过的路,都成为邹子杨心中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