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既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在不断学习求索中,练硬本领、承担重任、铸就辉煌
前不久去看望一位新四军老战士,他拿出一篇战地报道对我说,那时的战士基本没有文化,干部有文化的也不多,能识几个字的,就算知识分子了,所以连队学习文化,教员很不容易找到,像新四军领导陈毅、刘少奇、彭雪枫等,都亲自培训教员。那时战斗频繁,只好利用战斗间隙和晚上的时间,教员们先学一步,然后再由他们去组织战士学习。经过文化普及后,不仅部队的战斗力有很大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大批军政兼优、文武双全的干部,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
平日里,人们常说,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殊不知,这些吃小米、扛步枪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具有崇高理想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是一群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人。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中共中央专门作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把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学习节。为了配合学习节,有关部门还组织创作了《学习歌》,歌词唱道:“火红的榴花,照耀着‘5·5’,这绚烂辉煌的马克思生辰,我们的学习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着无产阶级斗争的武器,布尔什维克的意志,永远不移。学习学习,战斗的学习,展开新的姿态,光辉耀眼,像火红的榴花,开放在五月天。”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战士们唱着这样的歌向敌人冲锋,利用战斗间隙学理论、学军事、学文化,该是一种怎样振奋人心的场面啊!
习主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无论是党史还是军史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学习”。学习,既是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我们党才能始终把握时代脉搏,走在时代前列;我们军队才能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立于不败之地。
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成。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告诫全党:“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最近几年,习主席更是多次重提“本领恐慌”。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大兴学习之风。
当年为迎接党的七大召开,部队提出的口号是:擦亮手中武器,在战场上多杀敌人;擦亮思想武器,掀起理论学习的热潮。时下,这“两个擦亮”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后者更显紧迫。每当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都特别注重加强理论武装,用理论创新成果凝聚意志、引领前行。对于革命军人来说,只有时刻擦亮思想武器,才能打牢听党指挥的思想理论基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心存定力、永不迷航。“读书已过五千卷,一剑曾当百万师”,这是对朱德同志注重学习的高度赞誉。我们当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把学习当作终生信仰和追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铸牢军魂,永葆本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回顾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邓小平同志曾不无感慨地说:“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在我军历史上,以打仗为终生职业,学习打仗、钻研打仗的指挥员灿若星辰,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成功战例和宝贵财富。对于新时代革命军人来说,如果站位足够高且足够清醒的话,就应该“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刻苦钻研一切与能打仗、打胜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切与能打仗、打胜仗相关的本领,使自己成为一部“大百科”。如果因为我们武艺不精、本领不强,在军事上一旦打了败仗,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的红色江山,就可能被白白葬送;几代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就可能毁于一旦。
奋斗的征程上,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就需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时刻保持主动学习、刻苦学习、深入学习的劲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一时学”为“时时学”,在不断学习求索中,练硬本领、承担重任、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