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想‘家’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


■毛 规 曾浩云

返家已3天,老兵刘晨阳心里空落落的。这天晚餐时,母亲特意准备了刘晨阳最爱吃的家乡菜,他却没什么胃口——他想念部队、想念战友,也想念邓叔。

邓叔名叫邓富才,是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下辖防区的一名界务员。邓叔当过民兵、上过战场,守护边防30余年。每次官兵巡逻,他都要跟随巡逻分队一起出发。

刘晨阳清楚记得,自己初次巡逻时的情景。5年前的一个春天,巡逻分队一大早从连队出发,很快抵达大山深处的村寨。邓叔头戴一顶草帽、腰间挂一个水壶、手上提着一把柴刀,早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等候多时了。

邓叔笑着迎上前,亲切地跟他们打招呼。没走多远,邓叔唠起了家常:“你们是哪里人,今年多大了?”

大家一路走一路聊。山路越走越崎岖,草深林密。邓叔在前面带队,不时清理拦路的蒿草,还不忘回头提醒:“小心脚下有个深坑”“草窝里有蛇,不要踩踏”……

南陲山林草木旺盛,灌木丛经常遮蔽山路。“要不是有邓叔带路,我们光找路就得费很大的劲。”回营途中,连长刘鑫对刘晨阳说。

常年穿行密林巡逻,不是每次任务都进行得顺利。一次巡逻,刘晨阳经历了一次险情。当时,巡逻队走进一处矮林中,连长刘鑫清点了一下人数,猛然发现少了一个人。“怎么没见刘晨阳?”他马上命令巡逻队调转头回去找人。

战友们的呼声此起彼伏,远处很快传来刘晨阳的应答声,邓叔和连长赶忙寻声而去。等他俩走近一看,不由冷汗直冒——刘晨阳站在草窝中一动不动,在他身旁的石碑上赫然写着“雷区”两个大字。

因为掉了队,刘晨阳一不小心走进了这处雷场。“千万别动!”刘鑫大喊一声,不由分说就往上冲。邓叔一把拦住他:“我地形熟有经验,让我去吧。”

邓叔捡了一包碎石放在挎包中,每迈出一步确认安全后,就在脚下放一颗石头,确保可寻着足迹原路返回……

邓叔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10多分钟后,邓叔终于来到刘晨阳身边,两人顺着碎石安全走出雷区。

打那以后,刘晨阳对邓叔越来越亲近,关于他的故事也听得越来越多。

听老兵说,邓叔早年还是民兵时,就已巡遍了这座大山。山顶的337号界碑,就是邓叔带着村民从山脚抬上山的。

如今邓叔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他放心不下上山巡逻的年轻战士,每次巡逻都要跟着上山。

巡逻结束,官兵们路过邓叔家。邓叔都会拿出自家熏制的腊肉,招待官兵。连队驻地附近的大弄村,是中越边境一个偏僻的瑶族村寨。寨子建在高山上,交通受阻、物资匮乏,腊肉是乡亲们招待尊贵客人的食物。

邓婶总说:“山里的腊肉香啊,多吃点儿就不想家了……”

数十年过去了,连队的战士来了又走,许多人退伍回家多年,还会打来电话询问邓叔的近况。5年前退伍的老兵张仁华,每年都会回到自己当年驻守的第二故乡。

他说,回部队也是为了探望当年关心过自己的邓叔。到邓叔家里坐一坐,拉拉家常干点活,心里特别舒坦。像张仁华一样,连队许多退伍老兵都与邓叔保持着联系。

连队门口有一种花,每年秋天老兵退伍时,红彤彤的花朵开得分外鲜艳,战士们都亲切地叫它“老兵红”。

9月初,退伍老兵离队的日子越来越近,邓叔和邓婶背着一筐腊肉来到连队,看望即将离队的战士。

“想‘家’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想起邓叔临别时的话,刘晨阳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