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基本结构中,制度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制度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环节,使之成为相互协调、有机运行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这一制度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获得了40年的平稳高速增长。近年来中西经济发展的对比表明: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乃是中国不断超越西方主要经济体、快速拉近与发达国家距离的秘诀所在。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开展生产,既从根本上避免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强力破坏,使我国实现了平稳的发展,同时又发挥了私营经济在促进生产力、加速物质财富积累的积极作用。4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同期名列世界前茅;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这种比较优势,正如俄罗斯经济学家弗拉迪米尔·波波夫所说,“中国良好的转型绩效恰恰是因为在国家的制度能力方面,即国家制度现代化的程度”。
这一制度具有强大整合能力和动员能力,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中国速度”赢得了比较优势。我国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制度设计,首先保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性,能够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的:“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这一制度又充分保证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创造了惊艳世人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也集中力量办了许多大事,先后建成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建设了遍布全国的高速铁路网、公路网,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还有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天眼系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国产大飞机C919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以及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立等,都是在这种高效决策、全民动员、全员参与的制度模式下实现的。
这一制度具有与时倶进的品质和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因时而变,永葆持续发展的动能。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变化和实践发展进行理论、制度的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品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曾经为其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写过七篇序言,每篇序言都是对正文所进行的修正、补充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也正是因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修正自己、坚持自我革命的品质,因而获得强大的续航动能。目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展现出显著的制度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制度的固化或永恒,还需要保持常完善、常发展。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代条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习主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党的十九大从发挥制度优越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制度自信,勇于自我革命和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完善,进一步发挥巨大威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