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快乐广角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那时不流行银行卡,没有移动支付,可那年新兵营里关于“存钱”的故事,就像“军营第一课”,温暖了我的军旅——

“新兵银行”


■刘志勇

当年,我们新兵营有个“新兵银行”,每每回想起来,心里就充满浓浓暖意。

那是1994年的冬天,我们刚到部队没几天。许多新兵从家里带来不少钱,基本都是现金。那时候还不流行银行卡,更别说什么“支付宝”。由于都是刚出校门不久的“毛头小伙”,花钱没计划,又苦于没有地方存放,钱反而成了我们的累赘和负担。有的战友为了保管现金,真是煞费苦心,想出了很多“奇招”。有垫鞋子里的,有压在床板下的,数额较大的干脆缝进了枕头……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样存放,内务检查过不了关啊!每周五内务检查,总会发生几起因存钱而好笑的事儿。

记得我们宿舍有个浙江温州的“哥们”,把钱塞进军用水壶里。几张一卷,卷成桶状塞进水壶,一卷一卷往里塞,直到塞不进去为止,也不知道他一共塞了多少钱。周日,新兵营组织长途拉练,要求每人将水壶加满水,供一天的饮水用量,这“哥们”死活不肯加水,长途拉练途中,嗓子干得几乎冒烟,他老兄愣是没喝一口水。

为了解决大伙的难题,看管好我们新兵的钱,“新兵银行”由此诞生。它的作用就是帮助新兵保存和看管钱物。用我们当时教导员的话说,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

“新兵银行”也有“存折”,封面上“新兵银行存折”几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翻开“存折”,里面的表格分有存入、支出、金额、记账等栏目,俨然一本“正宗存折”。在记账栏内还工工整整地印有班长、连长以及营领导的个人手印。我们把从家里带来的钱自愿存进“新兵银行”,800元、500元、300元……班长存钱的纸盒子里积攒满了数额大小不等的钱,一看总数还真不少。参加储蓄都是个人自愿,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我们发了津贴或者家里寄来汇款,大伙儿都很乐意存进“新兵银行”。如果平时需要用钱,随时都可以找班长取,存取都很方便。勤俭节约、少花钱,渐渐在我们新兵中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一直陪伴我今后20多年的军旅生涯。

记得当时我们新兵营有个来自山东聊城的新兵,他刚到部队还没几天,母亲突遇车祸住进了医院,肇事者不知去向。由于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位新兵情绪波动较大。我们知道后,都不约而同地从“新兵银行”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钱取出来,以新兵营的名义偷偷寄到他的老家。印象中,大概共筹得3000多元钱。这在90年代初期,那真是一笔巨款。其中一位上海的战友一人就拿出了1000元。这些钱帮助他母亲解决了大部分的住院费。他母亲得到了及时救治,并且很快康复。事后,他们村长还给新兵营写来了感谢信。这位战友也放下了思想包袱,成为我们新兵营的训练标兵。如今,这位山东籍战友已是战区空军机关一名团职干部。每每提及此事,他总是眼圈发红地说:“真的很怀念我们那段真挚纯朴的战友情。”

新兵营训练结束后,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大家各自奔赴新的岗位,“新兵银行”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优良作风却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