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

——火箭军部队一级军士长群体成长启示录


■本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杨永刚

火箭军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左二)正在指挥导弹发射演练。温志晖摄

他们是士兵中军衔最高的一个群体,他们都战斗在导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岗位。

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人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傅”,上装能操作,上阵能指挥,有了故障能排除……

今年上半年,火箭军隆重举行授衔仪式,100余名来自训练发射、国防施工、作战保障等领域的高级士官,从火箭军领导手中郑重接过命令状,换上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跨入导弹“兵王”行列。

作为一支高技术战略军种,士官队伍已然占据火箭军部队的“半壁江山”。这些“工匠型”“专家型”“复合型”士官人才,长年扎根基层,奋战在环境最艰苦、技术含量最高的战斗岗位。

告别鲜花掌声,“兵王”回归战位。大山深处导弹兵军营里,他们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奋斗足迹?他们的成长经历给怀揣梦想的士兵什么启示?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千锤百炼方成钢——

梦想像一粒种子,哪怕它小了点,种在心里总会生根开花

“专业上我一定要说了算!” 这句有些“霸气侧漏”的话,出自全军重大典型、首届“八一勋章”获得者、某导弹旅导弹测控技师王忠心之口。

其实,王忠心的“兵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文化程度不高,刚开始学导弹专业时感到很吃力。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兵之初”他就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小到读图、传令、操作,样样都要练到最好。

那年,班里调来一名读大学时专攻导弹测控专业的上士。有人断言,王忠心一定比不过这名“专业选手”。一年后,某新型导弹列装后首次考核,两人同台“PK”,王忠心以97分的成绩再次稳居全旅第一。

在导弹测控岗位千锤百炼20多年,王忠心操作过多种型号导弹,实装操作上千次,从未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报错一个信号、按错一个按钮。

记者寻访多名“兵王”发现,像王忠心一样,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不服输、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陈俊峰入伍后没挪过岗,潜心练就一身“手到病除”的本领。一次发射前,陈俊峰听到仪器异响,当即提出重测并找到故障点,化险为夷使导弹顺利飞天。

回顾自己的“兵王”之路,陈俊峰用一段歌词表达心声:“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一腔热血一身胆,不知退后总向前……”

追求卓越方能梦想成真。某团高级修理技师张士英,靠一把焊枪、无数根焊条,在火花四溅中把自己焊成“兵王”,如今获得焊工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担任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唯一的“兵评委”。他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谁说干修理工就没有出息?

“梦想像一粒种子,哪怕它小了点,种在心里总会生根开花。”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王权海刚下连时,梦想是当一名导弹发射指挥长。这对一名新毕业的大学生排长来说,也需数年时光,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其间艰辛可想而知!

经过上万次插、拔、挑、掰等模拟动作训练,王权海终于把一个个装备原理烂熟于心,整理出上百万字专业笔记和操作发射数据,成为旅里第一个士兵“全能号手”、首位士官指挥长。

因为卓越,写就传奇。通信连指导员周雅楠说,她6年前第一次在讲台上见到王忠心就惊叹不已:一名士官讲课,台下听得如痴如醉,授课水平堪比大教授。如今,她对满服役期后又延迟退休的王忠心更加敬重:贵为专业“一流高手”,工作始终一流标准,无愧“兵王”美誉!

默默坚守当好兵——

哪有秘诀?扎根基层就要甘于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

“好兵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某导弹旅发射三营的一次讨论中,大学生列兵刘昆直言:“就是班长刘斌那个样子。”

在刘昆眼里,刚晋升一级军士长的控制技师刘斌,从列兵到“兵王”,像一块石头在连队默默磨砺了24年,练就满身武艺,带出上百名徒弟,荣誉等身却从不张扬。刘昆不止一次向班长讨教秘诀,刘斌总是这样告诉他:哪有秘诀?扎根基层就要甘于平凡,但决不能甘于平庸。

“一颗平常心,再老也是兵。”在某导弹旅,早已晋升一级军士长的该旅士官长潘海亮介绍,昔日的战友已提干当上了旅里的副参谋长,他却继续把兵当得有滋有味,成为旅里的专家型士官,荣膺全军首届爱军精武标兵,当上了旅首任士官长。

不甘平庸,就得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为了让导弹发射车精准停驻,某导弹旅发射车驾驶员周德强年复一年练起步、停车,经常因脚踩到酸软无力,下车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晋升为一级军士长后,战友依然看他在车辆上吊铅垂、在地上划矩阵点,一遍遍巩固制动的力道和停车的感觉。

甘于平凡,构筑了这些“兵王”的精神高地。午饭时间,烟尘弥漫的岩层深处,某工程部队一级军士长谭和平蹲在一个角落,端着饭缸正吃得津津有味。在山沟里当了半辈子工兵,领导几次三番请他出山,他一次次委婉拒绝。

为什么?谭和平用布满老茧的手掸了掸身上的尘土,憨厚地说,到哪儿不是干,平凡中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他用近30年光阴,在寂寞大山之中留下一串闪光数字:参与25项国防施工任务,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排除作业故障200多次,培养43名专业技术带头人,自主创新9项工艺被推广运用……

“面对工作,只有发自心底的热爱,才能走得更久更远。”某导弹旅政委彭柯说,旅里的13位“兵王”一直教育着自己,也启迪着官兵。

胸怀匠心敢较真——

没有严实的作风,就当不了战场上的“工匠”

“此处不符实情,一定要改动!” 接收某导弹阵地,某导弹旅技术营一级军士长、加注技师赵孔燕提出异议。

有人担心一较真,会影响兄弟单位感情,劝他身为战士就别操旅长的心了,可赵孔燕根本不听:“操作时我能克服,打起仗来还能感情用事?”后来,双方对表作战要求,拿出一套合理整改方案,他才罢休。说起往事,赵孔燕依然一脸严肃:现在放过一个小疏漏,将来可能会酿成大事故。

对战略导弹部队官兵而言,严实精神是他们看家的宝贵传统。某导弹旅旅长王锡民介绍,操控导弹需要高超技能,更需要严实作风,粗心大意、浅尝辄止当不了导弹兵,投机取巧、眼高手低更成不了“兵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细”也是匠心。某导弹旅发射车驾驶员、一级军士长张金东,训练中车辆定位标准细分到以厘米为单位来计算,发射车定位考核打破旅尘封多年纪录,一级旅达标考核时,精准定位又刷新了自己创下的纪录……从军以来,他实现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先后带出3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

与“兵王”接触,他们虽然大多不善言辞,但自律踏实、严格专注、敢于较真是“兵王”们的又一特质。

“遇到问题不敢于质疑,哪有我的今天?”某导弹阵地施工现场,上级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抽检,指出某装备影响视觉效果,要求整改。一级军士长刘庆辉站了出来:是建为看还是建为战?当即反驳此改动不利于实战,并拿出专业数据说服了检查组。

敢和专家叫板,敢和领导红脸,是导弹“兵王”们成长路上工匠精神的呈现。某旅发射四营一级军士长杨著贤讲解某系统原理图时,发现教材中未标出经过校正的电路。他就查找资料反复核对校验,最终“补”上了这张图。当兵20多年,杨著贤爱较真的“毛病”没改,反而因此专业越学越精、军衔越来越高。

风雨砥砺见彩虹——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

猛将发于卒伍,“兵王”来自一线。或在大漠戈壁,或在岩层深处,长年寂寞相随的岁月里,他们有的攻关遇到难题,有的身体伴有病痛,有的家庭存在困难。然而,他们不曾放弃,终成堪当重任的导弹“兵王”。

集中授衔仪式现场,刚走下高原的某试验训练区班长盛德华代表新晋“兵王”表态:当好新时代革命军人,始终坚持不抛弃对理想的向往、不放弃对信念的坚守……

那晚,身在京畿,遥望昆仑,盛德华别样思绪涌上心头。10多年来,在那片风沙漫天的大漠,他和几名战友担负特殊任务,与其说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不如说是在与各自的恒心毅力掰手腕。

“再坚持坚持!” 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盛德华像骆驼刺一样在大漠扎根。这些年,他带领战友在荒滩上徒步闯行2000多公里,搜索弹着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被誉为“哑弹克星”,荣获火箭军“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荣誉称号。

带着青涩入营,满脸沧桑下山。每位“兵王”的坚守,身上都曾留下岁月的痕迹,甚至是伤痛。某导弹旅修理技师王吉安在执行一次检修作业时,装备某部件老化突然松动,数百公斤重的驾驶室直接砸向他的右肩。命虽然保住了,右手却丧失了运动机能。

对于导弹维修技师来说,手就是生命。出院后,旅领导劝他在家继续休养。他说:“我还有一只手……”如今,他用左手练得一手绝活:分解保养启动发动机3分钟轻松搞定,底盘大修和电器系统维修能单独完成……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过是因为他不肯放弃。”这是某导弹旅给一级军士长高飞云颁奖时所用的颁奖词。前些年,某导弹旅研制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发射六营发控技师高飞云领衔难度大的数据解码工作。

采编器一秒钟发出数十帧近万个脉冲信号,从密密麻麻的字符中找到规律并非易事。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从头再来,那段时间高飞云用来打印字符编码的纸张装满了十几个编织袋,终于推理出采编器编码原理。

光阴荏苒,弹道有痕。“走向成功,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有一样是不能缺的,那就是坚持努力!”这是经历9任旅长的某旅装备部修理所技师洪志寿的切身感悟,这也是即将退休的他留给接任者、旅配电班班长、儿子洪翔的人生嘱咐。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