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非合作的丰富实践,为解决全球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智慧、原则与方案——

为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刘鸿武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已经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集体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成为引领中非合作的一面旗帜,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中非关系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机制创新作出了积极贡献。

国际研究表明,近年中国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以上。同2000年相比,2017年中非贸易额增长17倍,中国对非投资增长100多倍。目前,已有近万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每年中非双方人员往来达数百万人次。迄今为止,中国通过援助和融资已在非洲修建和在建铁路项目有20多个,里程近10000公里,公路项目里程达6000多公里,还修建了许多港口、机场、码头,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10多万人次,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非合作不仅仅局限在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共赢,还伴随着双方在国家制度、发展战略、社会管理、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中非合作的丰富实践,为解决全球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智慧、原则与方案,对国际合作机制的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中非合作论坛将中非合作的行为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精细化。中非合作三年一届的论坛模式,将中国国内发展重视战略规划、重视政府与民间力量结合的经验推广到国际合作当中来,形成了国际合作新模式。

——每届中非合作论坛都将宏观战略规划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前后之间既有承接,又有变革,凸显了中非合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务实性。

——非洲的知识界和思想界日益重视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经验,开始认真思考适合非洲发展的新模式,更加独立自主地探索非洲的发展道路。

——中非合作不仅调动中非双方的积极性,也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企与私企、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合作模式,让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从中受益。

——中非合作提高了非洲在全球的地位,影响了非洲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方式,优化了非洲国际合作的环境,推动新型国际合作模式的发展。

今天,中国正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非洲也制定了面向未来的《2063年议程》。在此宏观背景下,中非在人类发展进程、全球治理、国际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发出共同的声音,将为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