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却选择当一名修理工匠——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赵燕做出这一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这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赵燕说,“在航修一线,只要敢想敢干,高材生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雷达相当于人的眼睛,眼睛布满诸多细微神经,修理雷达犹如为眼睛做手术,其难度可想而知。作为空军某航修厂机载雷达修理技术员,赵燕每天干的就是这个高难度的活。
从澳门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赵燕放弃留校机会选择了这家航修厂。有人说,每天与机器零件打交道,对一位高材生来说,是大材小用。但在赵燕看来,从事国防军工事业,为部队服务,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
进厂后,工厂对赵燕重点培养。带她的是一位重量级的老师傅——全国劳动模范、工厂高级工程师张树兵。
“干航修这活,你吃得了苦吗?”在维修现场,师父张树兵看着眼前稚嫩秀气的赵燕,一度担心她适应不了。赵燕只说了一句话:看我的。
当时,工厂接手某型战机核心模块的维修任务。一项设备的研制任务交给了赵燕。“第一次尝试,我能完成吗?”赵燕心里直打鼓。
“你是高材生,有优势,别灰心。”师父的话给她莫大的鼓舞。大学期间,赵燕的各科考试成绩都是A,同批同学中她第一个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赵燕认为,只要找准方向,琢磨透了,一定能行。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她从每一条电路测试、每一个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连续攻关180多天后,第一台设备终于被她研制成功。
在任务攻关中成长,在操作实践中磨练。赵燕认为,航修工匠不是简单地对零件敲敲打打,还要往前“走”一步,把别人没想过的事情做成。
一次,某新型雷达接收机突发故障。这种情况厂里还是第一次遇到,任务十分棘手,赵燕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缺数据支持,她便查阅相关资料,一遍遍进行检测;没有自动程序,她就自己动手设计。最终,一些关键性问题得以解决。然而,赵燕又有了新打算:“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故障的排除,还要实现技术突破。”
赵燕的想法让人不解,技术突破没那么简单,既要拓展功能,还得规避系统融合产生的干扰。她决定到部队找灵感,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经过反复调试,赵燕编写的代码,一举解决了雷达测控难题,为战机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赵燕不仅搞科研在行,手上功夫也是一流。焊接、压接、布线都是她的拿手活。在参加航修系统职业竞赛时,她用娴熟的操作,在数十名精英选手中夺得电器标准施工项目第一名。
2017年,空军评选首届“金牌蓝天工匠”。赵燕脱颖而出,创下了一项新纪录——唯一的“80后”,最年轻的获奖者。
一步步走来,这个高学历的女工匠用事实证明,只要刻苦钻研、不断创新,高材生在工匠岗位上也能有所作为,书写一段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