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的一场演练中,战士小李操作扫雷车,直接从模拟雷区碾过。面对这种完全不符合实战要求的“自杀式”操作,在一旁导调的王参谋却只是口头警告,并未判定小李“阵亡”。
王参谋是小李的新兵排长,也是他的老连长。“反正是搞演练何必较真,再说这次警告过小李,下次他能改过来就行了。”基于这样的考虑,加上多年的战友感情,王参谋为老部属“打了掩护”。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小李还有小刘。在之后的检查、考核中,王参谋时常碰到老部属“求关照”的情况,让他一下子陷入了两难。而小李也在后来的演练中因麻痹大意导致全连提前“阵亡”。
笔者了解到,上述情况在基层并不鲜见。碍于情面“关照”少部分人,看似无伤大局,实则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在演训场上的姑息纵容,更是直接危害战斗力,长此以往,这种有失原则的“打掩护”,终将导致一个单位、一支军队软弱涣散、纪律松弛。
当前,随着部队改革深入推进,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各级更应当于细节处纠治和平积弊,于细微处释放新体制效能。若对上述种种“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攀交情、搞变通的“沙子”揉进战斗力建设,那么,再好的顶层设计也难以全面彻底地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