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大清早,我一个人在操场上一字一顿地练发音。
“嘿,嘛呢?”隔壁连队的同年兵老王来凑热闹。
还能干嘛,为了当好主持人正在努力呗!
话说,那天指导员找到我,说老兵退伍前,连队要搞一个欢送晚会。
“太好了,坚决听从组织安排,您让我唱几首,就唱几首!”我也没啥别的业余爱好,训练之余就爱唱歌,一听说办晚会,我这个“活跃分子”就兴奋起来。
“今年别唱了,看你形象好、气质佳,身高接近一米八,当主持人肯定没问题。”
“主持人?”虽然我很赞同指导员的评价,可是,我心中却有块“永远的痛”——
有一次演讲比赛,最后一句,我铆足了劲:“是金子,迟早会花(发)光的!”这让战友笑了大半年。
“指导员,你知道的我普通话不好,有时候连福建、‘胡建’都没搞明白呢!”
“没事,提前排练排练,这有啥难的。”
也对,排练一下应该没啥大问题,而且,按照往年惯例,很有可能空降一位女神主持……好吧,我答应!
“指导员,我的搭档是谁呢?”
什么?刘大泉?我没听错吧,居然是连队的另一个“活跃分子”,一个“东北银”!一口吐沫一个钉,既然答应了,只好硬着头皮上。
我跟大泉商量,咱们当主持人,得先把普通话练好了,一定不能闹笑话。怎么练?网上说了,练普通话的最高境界就是绕口令。对,咱们就从“八百标兵”开始。
几天“花混(发奋)”努力后,我们凑在一起对台词,“父(互)相伤害”才真正开始。我一个“灰(非)常”,他一句“咋地”。唉,这二十多年的习惯真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
“指导员,这个真不行……”我们找到指导员“吐苦水”。“这个必须行,再说,普通话标不标准不是最关键的,把气氛调动起来,咱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早说嘛,这下我们放下了包袱,还特意把方言元素融入主持中。
晚会现场,战友自编自演的小节目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串词也为晚会增色不少,几句经典的方言逗得战友们捧腹大笑。闽南口音唱东北“二人转”,东北方言哼闽剧,晚会刮起混搭风……最后,我们还来了一个freestyle(即兴发挥),让战友用自己的家乡话为老兵送上祝福。
大家直呼,笑声和泪水齐飞,晚会很燃很走心。这正是:五湖四海聚军营,摸爬滚打成弟兄。南腔北调一支歌,一生不忘战友情。
(王向科、王纪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