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军工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武玉平——

用心“品砂”的人


■廖国全 马晓

砂和坦克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让百度都很难回答的问题。

武玉平有自己的见解:从铸造学来讲,坦克履带的铸造,离不开砂,砂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坦克的机动性和可靠性。

前不久,在“国际军事比赛-2018”“坦克两项”比赛中,中国代表队驾驶96B型坦克扬威俄罗斯阿拉比诺训练场,展现出优异的机动性能。有专业人士指出,倘若履带质量不过关,细如发丝的裂纹也可能影响坦克性能。

今年55岁的武玉平,是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以下简称一机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位与砂打了30多年交道的老工匠。

30多年来,武玉平扎根基层,从一名型砂实验员逐步成长为国内铸造行业专家。他先后承研20多项课题,解决了数十项生产技术难题。

回望30多年工匠生涯,有人说他大智若愚,有人说他大器晚成,真正懂他的人说——他是一位用心去“品砂”的人。

“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琢磨砂的‘脾气’”

和砂打了30多年交道,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些年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琢磨砂的‘脾气’。” 武玉平说,对于原砂,他看一眼,便能辨别出粒型、粒度这些物理特性;而型砂,他只要用手一摸,砂的强度、紧实率和含水量等参数便了然于胸。

行话说,炼钢看渣,铸造看砂。一粒砂在常人眼中看起来普通,在铸造上却大有学问。砂子的颗粒特性、级配,以及与黏结剂的配制工艺,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

和许多励志故事的主人公一样,武玉平的技术起点并不高。

中专毕业后,武玉平被分配到一机集团分公司担任一名普通的型砂实验员,每天重复的都是型砂测试和匹配工作。“总感觉工作枯燥”的武玉平,直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才改变了过去的看法。

“过去,我只有一些实践经验,缺乏理论基础。”武玉平举例说,之前搞型砂配比时,大家凭经验来做,型砂要么干了、要么湿了,每次都要经历漫长的调试摸索过程。

武玉平很快发现,型砂品质不同,只有搞懂型砂原材料的各种理化性能以及型砂黏结剂机理,才能掌握每种砂的工艺特性。这让他意识到,虽然天天和砂打交道,但自己对砂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从那以后,武玉平沉下心,开始对型砂进行研究。白天,在工作现场,武玉平是个坐不住的人。在同事眼里,武玉平像是一只忙碌的小蜜蜂,不是在检测型砂特性,就是在检查铸件质量,每天在工作现场忙个不停。晚上,武玉平报名上夜大,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

摸透了砂的“脾气”,武玉平又开始琢磨各种型砂的工艺规范。那时候,公司新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陆续上马,而一些铸造原材料技术标准和规范还停留在过去。作为型砂工艺的技术骨干,改进工艺规范他责无旁贷。

武玉平认为,每个企业生产工艺和发展水平不同,确立的标准必须符合公司实际,这样才能将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说干就干。武玉平带着几名员工,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论证修改,起草了20多项新的企业标准和规范。

“一心做好一件事,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

在一机集团,曾经与武玉平共事的员工要么走上领导岗位,要么交流到外单位任职。在生产一线超过35年的基层技术员,武玉平是唯一一个。

武玉平曾面临过选择。进入公司第5年,武玉平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厂里告知他可以调到机关工作。回到家中,武玉平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武玉平对领导说:“我只想一心做好一件事,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高手。”

另一次选择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沿海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不少同事纷纷跳槽,工资待遇翻倍。有跳槽同事来挖武玉平:“老武啊,你在厂里干了10多年还没混个职位,不如跟我走,工作都给你安排妥了,就等你一句话。”

武玉平不为所动,他心里有一本账。上学的时候,学校免了他的学费和住宿费,每年还给他发助学金。现如今,军工企业缺少技术人才,作为一名军工人,岂能忘本?

清华大学育章中教授来厂的一次授课,让武玉平终生难忘。作为当时铸造行业的“泰斗”,育教授让武玉平有机会了解到铸造业最前沿技术。

“把工作做到极致,把品质做到最好。”育教授的这句话,武玉平一直记在心里。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育教授一样,一辈子干好一件事。抱着这种信念,武玉平决心要在铸造行业闯出点名堂来。

武玉平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连续3年获得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一机集团创建首批14个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武玉平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武玉平说:“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过多少泥泞之路,经历多少坎坷只有自己知道。”

5年前的那次经历,曾深深刺激武玉平。作为铸造协会理事单位,武玉平认为分公司在国内有些实力,但在高端产品加工上,客户却选择了其他中外合资企业。

武玉平心里五味杂陈:“要取得客户的信任,必须技术上赶超。公司高端产品的质量在同行中不占优势,自然就失去了市场。”

“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极致。”武玉平决心要擦亮公司这块“金字招牌”。

技术突破谈何容易?那段时间,武玉平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型砂工艺研发上。他带领团队反复实验,成功摸索出新的工艺,使高端铸件试制成功。

工艺问题解决了,如何赢得客户信任?

“有实力就有底气。”武玉平提出,先生产出一批铸件免费给客户试用,让市场检验效果。

在产品价格和质量优势面前,一家军工企业签下订单,之前失去的订单又重新“飞”回来了。

“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来必然会受制于人”

从跟跑到领跑距离有多远?武玉平用36年的时间来作答。

武玉平进入铸造行业之初,厂里只有7种型砂工艺。如今,公司已经研发出20多种工艺,不少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0多年来,武玉平从当年的一名普通型砂实验员,成长为国内铸造行业专家。用他的话说,以前是跟随者,别人怎么规范,他们就怎么去做。而现在,行业内不少标准他都会参与起草制定。

武玉平的名气越来越大。长年累月忙于工作,武玉平对家人有一种深深的亏欠。

儿子上高中前,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岳母帮着带孩子。直到儿子上了高中,妻子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一家人才总算团了圆。

在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口中的“加班”往往是一个通宵,参加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旅游,是一种奢望。家庭缺位无形中疏远了父子间的距离,儿子只知道父亲是厂里的一名技术员,对父亲的工作却知之甚少。

有一天,儿子实在忍不住:“爸,你工资也不高,天天那么拼命到底图个啥?”

武玉平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人生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用心做好一件事,你才能体会它的意义所在。”

武玉平通宵加班的事,妻子也没少闹过情绪,她心疼丈夫的身体。后来,妻子拗不过他,埋怨逐渐变成了默默支持。

同事滕虹记忆深刻,在某型履带板试制过程中,有近半年的时间,武玉平白班连着夜班,吃住在厂里,专心“琢磨”符合要求的型砂配比参数,最终研制出的产品。

高锰钢履带板是分公司的核心产品。投产4年来,合格率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厂里决定从国外引进技术,这意味公司没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武玉平不甘心:“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来必然会受制于人。”

“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武玉平开始了艰难的摸索和试验。晚上,他办公室的灯总比其他楼层亮得更长。时间久了,同事们送给他一个称号——“值班楼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万次的实验论证后,武玉平最终攻克这项重大技术难题,产品合格率迅速提升。

2016年,武玉平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称号,并入选中国铸造专家。

照片提供:黄腾飞、郭晓威

版式设计:侯继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