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8年7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首次公开了“波塞冬”号核动力无人水下航行器测试阶段的画面。
“重锤”终于落地。早在2015年11月,美国媒体披露,俄罗斯在研发“状况-6”无人水下航行器。该武器可跨洋航行,携带核战斗部,对美国沿岸城市实施毁灭性打击。美国国会甚至就“状况-6”带来的威胁举行了听证会。
今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首次表示,俄罗斯正在建造能够装备核动力装置的水下无人潜航器。
项目代号“状况-6”的这款武器,通过俄罗斯国防部组织的网络投票最终得名“波塞冬”。波塞冬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当他愤怒时,海怪就会出现;当他挥动三叉戟时,能掀起滔天巨浪,引发风暴、海啸和地震,使大陆沉没;当他乘坐战车在大海上奔驰时,海面则会恢复风平浪静。
此番,露出真容的“波塞冬”到底性能怎样、战力几何?请看专家深度解析。
大续航力、大航速、大潜深
“波塞冬”技战术性能强大
“波塞冬”是世界上首型核动力无人水下航行器。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其可以在较大深度上不间断地进行洲际距离航行,且其航速是当前现代化潜艇、最先进鱼雷和所有水面战斗舰艇的数倍。
目前,“波塞冬”的详细技战术参数尚不清楚。根据俄罗斯媒体发布的画面估算,“波塞冬”长近20米,宽近2米,排水量为300吨左右。
据悉,“波塞冬”的水下最大速度可达惊人的70节,工作深度超过1000米。如此航速和潜深,足以令美国海军所有核动力潜艇及所配鱼雷望尘莫及。这也意味着,“波塞冬”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难以被攻击。
根据“波塞冬”大续航力、水下大航速、大潜深等性能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它使用的必然是核动力装置。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潜艇核动力装置的雄厚技术储备、强大生产能力和丰富使用经验。在300吨级水下航行器上采用核动力装置,表明近年来俄罗斯在核动力装置小型化上取得了巨大进展。
据美国媒体报道,2016年11月,俄罗斯成功进行了核动力潜艇搭载和释放“波塞冬”的水下测试。事实上,俄罗斯拥有大量现役或封存的潜艇,可供改装成搭载“波塞冬”的母艇。如果在新一代“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或“亚森”级多用途核动力潜艇上搭载“波塞冬”,可大幅提高综合作战能力。
除了搭潜艇的“便车”,“波塞冬”还可自行离开码头,因此对其进行探测和拦截的难度非常大。占地球表面积近四分之三的海洋,将成为“波塞冬”得天独厚的藏身之处。“波塞冬”长期在水下游弋,根据指令,既可对敌方实施旨在解除武装的“先发制人”核打击,也可替代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实施核反击。“波塞冬”的战场生存能力极高,而且建造和使用成本比弹道导弹核动力潜艇低得多。
威慑力大、破坏性强
“波塞冬”属于战略核武器
根据威慑效果和打击威力,“波塞冬”属于“战略核武器”类别。2018年3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将“波塞冬”归入到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部分。
公开信息表明,“波塞冬”的打击目标是沿海城市,极具战略威慑力。沿海地区往往是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其安全和稳定直接关乎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利益。
“波塞冬”携带核战斗部,可以隐蔽航行至敌国海岸,通过核爆炸摧毁其重要的沿岸经济设施、杀伤大量人口、制造放射性污染等,给敌国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鱼雷、水雷、反舰导弹、火箭深弹都曾使用核战斗部。因此,“波塞冬”携带核战斗部不存在技术问题。
根据最新信息,“波塞冬”战斗部威力相当于两百万吨TNT当量,可以摧毁整座沿海城市和海军基地,还可引发核海啸,并可将整个航母打击群送入海底。
不透明、不对称
摧毁“波塞冬”难度非常大
“反潜”是全世界海军都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理论上,反潜手段多种多样,实践层面上却困难重重。难就难在“不透明”的水下环境给侦察探测带来极大阻碍。
“波塞冬”既可在码头自主起航,也可由核动力潜艇搭载并释放。针对前一种方式,尚可以使用天基力量严密监控俄方基地、港口、码头,对“波塞冬”的出航发出早期预警。针对后一种方式,各国现有的反潜力量和技术水平基本无能为力。因为,核动力潜艇本身具有极高的航行隐蔽性,脱离潜艇后的“波塞冬”动向更加难以探测。
应指出的是,即使“波塞冬”被发现,对其实施反制的手段也非常有限。在北约体系的所有鱼雷型号中,只有一款轻型鱼雷的最大工作深度可以达到1000米。但是,这款鱼雷的最大航速只有50节,根本追不上航速70节的“波塞冬”。美国海军水下打击武器的主力是MK54轻型鱼雷,它的最大航速也只有40节,而且只适合在浅水使用。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俄罗斯武器装备研发投入持续下降。在此背景下,以“战略遏制”为基本指导,俄军武器装备奉行“不对称”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具备不对称的技战术性能,取得不对称的作战能力和威慑效果。“波塞冬”便是这一理念的产物。
无人反潜系统+水下监听网络
“波塞冬”面临两大威胁
水下力量在与水面力量和空中力量的对抗中,占据着先天的不对称优势。但是,近年来新兴的无人反潜系统却能对“波塞冬”构成一定威胁。
由于无需搭载人员及其保障设施,无人反潜系统可以装备更多水声设备,具备更大续航力,可以对水下目标实施长时间的持续探测和跟踪。其中,美国研发的“反潜持续追踪无人艇”可以在高海况条件下连续工作60至90天,能大大扩展探潜海域面积,提高反潜战效率。
“反潜持续追踪无人艇”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精确定位和跟踪,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处理系统,确定水下目标的类型和活动意图。通过卫星,反潜战中心可与多艘无人艇构建起反潜网络。根据需要,该无人艇还可以召唤P-8A反潜巡逻机或水面战斗舰艇,对已经发现的水下目标实施攻击。
目前,“反潜持续追踪无人艇”尚未搭载任何武器,只能执行侦察任务。未来,搭载轻型鱼雷等攻潜武器的“察打一体”反潜平台,会对“波塞冬”构成更大威胁。
在茫茫大洋上搜寻“波塞冬”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在沿岸海域探测到“波塞冬”则会有更大把握。通过在美国本土及其海外基地的周边海域布设水下监听网络,可为“波塞冬”来袭提供预警。
冷战期间,美军在苏联周边海域布设了大量海底水听器。这些水听器通过水下电缆连接到位于岸上的信息处理中心。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别设置了反潜司令部,共拥有11个岸上数据处理中心、14艘数据中继船、3万余海里的海底电缆和高达4000人的编制员额。美军通过“水下固定水声监听系统”,可以判断出苏联潜艇的大概活动海域,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美国海军前沿部署的反潜部队,然后引导反潜巡逻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实施跟踪。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实力缩水,美军“水下固定水声监听系统”也相应大幅缩减。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潜艇部队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噪声水平不断降低、活动区域愈发广阔,被美国海军视为重要的海上威胁。由此,美国海军有意在西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域,依托原有的基础,对“水下固定水声监听系统”进行升级。借助迅猛发展的微电子、大数据、信息融合、自主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美国海军的探潜能力有可能获得阶跃性提升。
上图:“波寒冬”无人潜航器从潜艇释放后打击敌方沿海目标的示意图。
制图:梁晨
资料提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