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要去战区陆军比武的人,水平就是不一样。”8月中旬,第74集团军某旅道路四连组织训练考核,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下士王泰武听了班长李辉的夸奖,心里却觉得怪怪的。
王泰武去年刚选晋下士,训练时总是铆足劲,很快便在战友中脱颖而出。该旅四月份成立集训队选拔参加战区陆军比武人员,他是连队推荐的唯一人选,然而一次考核的失误,却让他铩羽而归。
因为参加集训,王泰武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人这样“点赞”了,可是没能取得好成绩,却仍旧被人这般“夸赞”,让他觉得很难受。渐渐地,王泰武变得沉默起来,训练中经常走神,成绩下滑。
无独有偶,下士郭忠守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
“真不知道该怎么说,连队有许多精通专业的老班长,却称呼我为‘大师’,听起来特别刺耳。”郭忠守苦恼地说,“担任教练员是连队给我锻炼进步的机会,论技术,我与老班长还有差距,每次听到这样的玩笑话,心里别提多别扭!”
王泰武和郭忠守的苦恼引起了指导员杨韶军的注意,他分别找两人谈心,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吹捧”一样的称赞,虽是战友间的玩笑,但无形中成了语言“暴力”。
“赞美要发自内心,‘吹捧’或许出自好意,但是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没有考虑事实,结果会适得其反。”政治教育课堂上,杨韶军以“如何纯正内部关系”为主题,将两人的经历“改编”成的故事抛出来,立刻引发官兵的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大家很快就达成共识:适度的赞美可以拉近战友感情,但变味的点赞不可取。
经过这次教育,曾经的“大神”“大师”之类的话渐渐少了,官兵的心气儿也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