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士兵,何以登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的荣誉榜?
透视党的十九大代表、火箭军某导弹旅三级军士长朱红军18年的军旅人生,他驾车仗剑留下的道道辙印见证了一名导弹操作号手游走于剑锋上的“极致之舞”。
朱红军兵龄不算长,名气可不小:全旅公认的“技术大拿”、控制专业的“首席教员”、实装操作的“总教头”;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二、三等奖皆收入囊中,被列入火箭军士官一级人才库;参与研制的“控制仿真训练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些荣誉,是朱红军将导弹专业练到“炉火纯青”的积淀。某型导弹有几十张专业原理图,全部铺开差不多有半个足球场大,朱红军学的是最难掌握的导弹控制专业,每一张图纸近千条电线、上万个节点,要做到能够熟记、默画、分析排故,难度可想而知。多年来,朱红军始终保持一个习惯:早起1个小时背规程、记参数,晚睡1个小时钻理论、研电路。
朱红军常对战友说:“生怕睡一觉醒来,所学知识就落伍了。”话语的背后折射出他作为一名导弹操作号手的“本领恐慌”,“不待扬鞭自奋蹄”,成为他的学习常态。
有段时间,朱红军向友邻部队借来几本“陌生”的导弹专业书籍,一字一句地反复研读。战友们好奇地问他:“这些都不是咱们旅的武器装备,你学来干啥?”
“新时代备战打仗的号角吹响了,就得超前多学新知识,如果有一天部队装备换型转训,咱就能早一天上岗操作训练。”朱红军这样回答。
凭着这股钻劲,朱红军精通该型导弹5个专业,能够胜任8个岗位,连续5年担任独立发射技术把关,连续11年一次性通过导弹操作号手资格认证和续评。
学习追求永无止境,训练更要练到极致。
记者见到朱红军时,他正在排除一起装备故障。在一枚长达数十米、装配上万个零部件的导弹里,需要修复一根只有5毫米粗的电线,内部空间狭小、光线昏暗、管线交织。这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朱红军不仅顺利完成,还做到分毫不差。
那年初,某基地举行导弹专业技术大比武,高手云集、博弈激烈。排除故障课目中,考官有意加大考核难度,不少选手“折戟”。
轮到朱红军上场,他先检测相关数据,用倒推算法模拟“病因”,屏住呼吸仔细观察,查找蛛丝马迹,最终发现某部件背面的一对“孪生电线”是问题所在,随着他一番精准操作,故障手到病除!
一枚枚金灿灿的奖牌背后,是朱红军练就的“一摸准”“一口清”绝活,他说:“导弹就像是自己的身体,哪一块有故障出毛病都必须做到‘门儿清’,否则就不算合格号手。”
入伍18年,朱红军最看重的荣誉,是被火箭军评为“十大好班长标兵”。他说,把全班战士锤炼成精兵,才算是合格的班长。他给班上每名战士量身订制了“成才路线图”,力求把每个战士打造成工匠型精兵。
“朱班长身上好像长了个全方位雷达,不管学习还是训练,只要你一走神,他常常第一时间发现。”副班长袁立谦语气里透着敬佩,“他不仅自己专业技术学得精湛,对战友更是毫不保留,倾囊相授。”
这些年,朱红军带出120多名技术尖子,成为各个岗位上的佼佼者。朱红军善于因材施教,他总结的“精学理论、精练技能、精训实装、精研故障”教学法,如今是全旅班长带兵育人的“法宝”。
2016年,该旅组织新大纲编修试训,朱红军主动牵头负责5个训练课目编修规范任务。他带着战友查资料、采数据、编教案,一干就是40多天,眼圈黑了、身体瘦了,却掌握了新的教学组训要求,带出一批新大纲训练的“明白人”和“排头兵”。战友们都说,在朱红军的眼中,备战打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的目标永远瞄准下一次打赢。
上图:朱红军在操作武器装备。
刘王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