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雪域高原,天气说变就变。风雪夹杂着冰雹,一遍遍拍打着本就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我们。伴随着逐渐升高的海拔,记者渐渐有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吃过几粒药片,继续跟随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向昆仑山腹地挺进。
“卫星过顶,立即疏散隐蔽!”电台里突如其来的指令并没有打乱部队的阵脚,官兵们迅速借助地形和器材就地伪装。不到半个小时,所有车辆便悄然隐匿于道路两旁的沟壑间……与此同时,部队管理科参谋史建一迅速带领人员对作业痕迹进行彻底清除。
临近中午,经过连续机动作战的部队,在几个荒无人烟的山沟里集结,稍事休整准备就餐。官兵初上高原身体还没完全适应,对饮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可愁坏了负责热食供应的炊事人员。
“真忙起来的时候就像在打仗。”作战支援营炊事班长邓海龙告诉记者,半个小时内要完成器材准备、热食制作、器材撤收等一整套动作,要求每个人必须全神贯注、每一步都精确到位,如果一个人开小差就有可能耽误整个部队的行程。
同样愁坏了的还有一营营长霍全有。作为打前站专业户,以往长途机动,霍营长至少都会提前一周出发,为后续部队勘察道路、规划最佳行军路线。而这次机动,旅里早就明确规定不允许打前站,这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不打前站,行军路线就只能临机确定,一旦走错路就是大问题。”机动前,霍全有虽然心里不踏实,却还是坚决受领了前卫梯队梯队长的任务。
“101,前方难行路段,注意减速慢行……”电台里不断传来侦察排排长樊文强沙哑的声音。提前15分钟出发的侦察排,要临机完成的路线勘察、警戒设置、突发情况处置等繁重任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干的工作。”霍全有说。
部队抵达宿营地域已是晚上9点,可此时的太阳还没落山。夕阳下,部队迅速展开疏散隐蔽、构工伪装,不到一个小时,一个个依托山体、冲沟等地形构筑的工事掩体便出现在记者眼前,形状、颜色与现地环境浑然一体,部队很快隐匿于茫茫戈壁中。
次日凌晨6时,部队又悄然踏上征程。记者注意到,一个个工事掩体迅速被填埋恢复如初,所有不可掩埋的废弃物早已装进事先准备好的垃圾车,看不出部队停留过的痕迹。
旅政委毕德鹏说:“千里机动不留痕,既体现了实战化的要求,也有利于保护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