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丽的长篇小说《爱情底片》(中国文史出版社)书写的是市场经济之初社会转型时期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小说的主人公汪哲是一名来自西北某部军营的陆军中尉,在京华艺术学院脱产学习。时间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正是作家曾经亲历的求学时期,这无疑使作品的艺术真实更具有可感性和期望值。
在浮躁中追寻人性美好。在军人汪哲身上,寄寓着作家纯粹的文学情怀。在现实利益与理想追求之间,汪哲始终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不屈从不盲从,一身风骨抵御诱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京华艺术学院是地方院校,本身就是个出故事的地方,各色人等在纷繁功利社会中很容易显露出本来面目。与京华艺术学院两相对照的,一个是学校对面的国际商贸大厦,一个是地处西北的炮兵某部军营。一边是缤纷而迷乱的现代都市生活,一边是艰苦却充实的永恒精神家园,完全是两种生活两个世界。在巨大的名利诱惑面前,京华艺术学院的有些人迷失了自我,舍弃了操守,甚至铤而走险,处心积虑周旋于文坛大咖、富商巨贾、政界高官乃至画坛名宿之间,完全把文学和艺术当成了某种工具。只是,总有一些人,比如汪哲,坚守自己的本心,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始终保持心底的那份纯净与美好。
在喧嚣中找寻精神皈依。对于军营,作家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在小说中,她笔下的军旅生活生动而沉实。描述炮兵实弹射击,作家这样写道:“十八门加农炮在山根下的训练场上,依次弧形展开。箭在弦上,首发击中目标。尘土飞扬。炮如堤坝。兵如潮水。那浓郁的火药醇香地扑进她的鼻孔,沁人心脾。那十八只火球争先恐后地从绵厚的云海里腾空而起,在洁白柔软的地上,绽出了一片绚丽醒目的葵花。它们先是在空中手忙脚乱地舞蹈,然后化作流畅的弧线纷纷扬扬地飘向深谷。白旗降落,红旗飘扬。”作家以这种极富形象意蕴和修辞色彩的抒情笔调,真实描摹出了训练场上的雄壮阵势。虽没有刀光剑影,但这样的军营生活,足以与京华艺术学院形成鲜明对照。“汪哲一直认为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这个远离都市的团队度过的,在那朴实而美好的激情中,她感到了一种神的光辉照耀着她。”这种感悟,正是作家在生命自省中对军人纯粹而高贵灵魂的由衷赞美,无形中也传递出了作家对军人饱含的质朴情感。
在迷惘中探寻爱情本真。汪哲的同学江天可谓才华横溢,他从心底里深爱着汪哲,但为了毕业后留居京都,却不惜以爱情的名义在几个女人之间周旋。戏剧系美女刘虹与官场上的有妇之夫产生纠葛,最终飞蛾扑火,成为无情的牺牲品。舞蹈系的美少女李安安,表面上清高端庄的刘娴淑,或为了出人头地早日扬名,或因贪图京都生活安逸,在感情问题上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面对欲望和沉沦,军人的爱情尤其显得圣洁淳朴,弥足珍贵。汪哲的恋人张家伦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虽然其并不完美,但是他正直善良,血肉丰盈,有责任担当。这个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平凡军人值得拥有纯洁的爱情。在汪哲和张家伦的这段爱情上,能够感受到了爱情原本的真谛和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