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米立山还没有离开连队学习室。此刻,他手中的一份《某型装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试验与评估》,已标注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从事雷达专业10多年,第75集团军某旅地空导弹连四级军士长米立山早已名声在外。然而去年6月,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列装连队,曾经让米立山引以为傲的“一招鲜”不再吃香。换了岗,米立山不得不逼着自己加紧学习。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今天,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元素不断增加,人要与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必须具备高水平的科技素养。
“曾经的‘手机万能充’无所不能,如今啥也做不了!”米立山感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一名士兵的感慨,折射着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基层官兵科技素养现状如何?该如何提升官兵的科技素养?”
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与天上卫星的距离,而是你压根就没有想到它
几年过去了,某旅一名连长仍对那场“失败”不能释怀。
那年,这名连长带领官兵参加实兵检验性战术演习。踌躇满志的他正准备发起火力打击,却被导演组判定遭“空袭”,铩羽出局。事后复盘,自己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点——天上的卫星!
天上的卫星虽远,但“失败”那一刻,这名连长由衷感到“有一种缺失离自己越来越近”。
显然,这种缺失所带来的恐慌,不仅仅是这名连长的痛感记忆。
一次实兵对抗,某旅无人机侦察时遭遇复杂电磁干扰,侦获信息迟迟不能回传,导致先遣分队被“敌”精确火力打击,损伤惨重;一次进攻战斗,一名车长侦察到“敌”方目标后,明明可以使用车载计算机进行信息态势共享,可他却选择明话通报,结果被“敌”截获信息,导致任务失败……
在部队采访调研,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官兵在“失败之痛”中领悟到“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这句话的分量。
正如那名连长坦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与天上卫星的距离,而是你压根就没有想到它。”
这名连长口中的“没有想到”,还写在更多官兵的眼里、心里。
去年,某旅某连老式高炮被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代替。面对先进的指控系统和诸多科技设备,官兵们涌到脸上的表情不仅是喜悦、惊讶,还有从内心深处生出的“本领恐慌”。
这一幕,只是我军改革强军背景下的寻常一幕;这一表情,某种程度上折射着基层官兵科技素养的现状。
我军大部分新技术、新装备的最终使用者,都是基层官兵。他们科技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在掌握使用新装备的熟练程度上。记者在调查某旅某营官兵时发现:绝大多数官兵能懂操作使用,但仅有部分官兵能够熟练掌握武器系统的技战术性能……
“新装备列装部队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然而,官兵的科技素养并不能随着新装备一起列装配发。”某旅领导忧虑地说,如果不能把新装备的科技含量转化成战斗力含量,不能把科技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作战优势,再高科技的装备也只是“烧火棍”。
这位旅领导的忧虑,绝非危言耸听。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单位对新装备“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把新装备当成“宝贝”束之高阁,生怕磕着碰着;有的盼新装备盼红了眼,来了新装备又傻了眼;有的凭老经验,一涉及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就力不从心,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使不上劲;还有的离开厂家这根“拐杖”,新装备就玩不转……
“这里面,固然有‘怕出事、出不起事’的观念在作祟,但说到底是科技素养低,欠缺驾驭新装备的本领和信心。”一位旅领导说。
是什么在拉大科技素养与基层官兵的距离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
说起科技的重要性,许多官兵滔滔不绝,诸如“一粒芯片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之类的话都能脱口而出;但和他们一聊起如何提升科技素养,却屡屡遭遇“冷场”。有的官兵一脸茫然,有的官兵支支吾吾,有的官兵欲言又止。
在某部队的相关调查问卷显示:对“你希望部队加强军事科技方面的教育吗”这一问题,约有40%的官兵做出了无所谓的回答;“你对当前部队专业技术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有何看法”这一问题,认为地位高、作用大的只有10%……
是什么在拉大科技素养与基层官兵的距离?
“从官兵个体层面来看,从观念到行动都亟须较大推力。”据某旅参谋长王桂辉观察,虽然现在大多数官兵都意识到了科技对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性,但提高科技素养的主观能动性仍不够——
有的先天不足,受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等限制,教育训练只懂翻教材、看教案、凭经验,接受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能力不足、意愿不强;
有的精力用偏,眼里只盯着各类文凭证书,虽然拿到了自考、专业技术等级方面的证书,但知识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科技素养也没有质的提升;
有的不屑一顾,要么认为“武器装备使用是‘熟练工种’,练熟了就行了,没必要学那些‘高大上’的科技知识”,要么认为科技程度越高武器装备操作越简单,只要会按键盘、点鼠标就行了;
有的敬而远之,对高科技理论、信息技术等知识难以提起兴趣,学习能躲则躲,宁可训练流汗,也不愿用脑;
还有的消极等靠,认为“提升科技素养是上级机关、科研人员的事,基层缺少条件没法学……”
“为什么官兵提升科技素养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根本症结还在于一些部队引导不够、办法不多。”王桂辉认为,与官兵个体因素相比,单位环境因素才是拉大科技素养与基层官兵距离的那只“无形的手”。
从记者调研的情况看,王桂辉的观点对应着诸多现象——
有的单位工作思维固化、求稳怕乱,在教育、训练上排斥地方科技发展成果和优秀资源,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单位搞“灌输式”高科技知识学习和“突击式”技能训练,结果看似学得多,实则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有的单位为官兵手机安装了大量教育视频客户端,却和实际操作运用隔得太远,官兵反映学不懂、看不明白……
“许多官兵缺乏科技知识的系统培训,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也有限,新装备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速度偏慢。”有的单位领导坦言,基层官兵科技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基层部队可利用的渠道和平台有限。对此,他们也很急迫。
提升科技素养只有从你我他开始,从现在开始,才有可能为明天胜利积蓄力量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每次说起科技素养的重要性,某旅“穿插英雄连”指导员周越都会同战士分享畅销科幻小说《三体》里的这句话。
至今,周越还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脊背发凉”的感觉。在他看来,明天的战争打响在今天的每时每刻,你不去学习、提高,敌人决不会在那儿睡大觉等你。
“只有提高科技素养,才能取得明天战场的‘入场券’。反之,你连战斗的资格都没有。”周越说。
训练生活之余,周越有时喜欢和连里的战士一起在“光荣使命”“使命召唤”等中外军事游戏里战斗。从兵力编组到作战要素,从战斗背景到兵种协同……每一场“厮杀”下来,他们都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复盘和讨论。
军事游戏,只是这个连队培养官兵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新大纲试行后,周越所在的装步连训练内容多、时间紧、标准高,官兵需要掌握多种火器运用。让周越欣慰的是,官兵们很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连队训练的方法,训练效果明显。
“反应迅速、思维灵活。”其他兄弟连队也从“高出一截的课目成绩”中,渐渐感受到了周越所在连官兵“不一样”。
“提升科技素养只有从你我他开始,从现在开始,才有可能为明天胜利积蓄力量。”周越认为,连里的资源虽然不多,但调动战士的学习兴趣还是能做得到的。周越的“不一样”之处,就在于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连里战士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一路调研,一路观察。记者感到,这样的转变,正在被更多基层部队的创新实践视为努力的方向。
在中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一堂堂紧贴实操训练的“军事理论微课”受到官兵好评。他们围绕特种作战旅的新课目、新装备,以情景示范为主要形式,录制了某型侦察车、某型无人侦察机系统等新装备操作讲解示范视频,以及抓捕行动、破袭行动等系列精品微课。
该旅新组建的某营,前期一直苦于骨干和教材稀缺,守着昂贵的装备却不敢碰、不敢练。微课下发后,营长吴跃龙立刻组织骨干反复研习,掌握了多种无人机的分解结合、基本操作。运用这一“活教材”,他们很快就开始上机操作,训练逐步有了起色。
在南部战区,接连开讲的“南部大讲堂”在战区数十个会场异地同步举行,引发热烈反响。讲堂上,他们邀请来自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教授联袂主讲,系统学习诸军兵种基本作战理论、主战装备性能和战术战法,剖析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经典战役战例,探寻现代战争样式和制胜机理。讲堂下,他们组织官兵参观国内知名军工集团和现代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主题展,在近距离接触中提升现代科技素养。
“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如果没有落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融合上,再先进的武器装备、再完备的技术体系,也很难形成体系化的作战力量。”南部战区陆军某旅领导说,他们从组建伊始就突出新装备新知识学习,引入引进多种先进科技手段辅助教学训练,不断强化官兵的科技能力素养。
最近,周越很兴奋。一则《全军启动826门军事职业教育重点课程建设任务》的消息,引起他的注意。他一连把这篇消息读了好几遍,并第一时间分享给了更多战友。在他和更多基层带兵人看来,由军委机关直接推动的军事职业教育,或许正是破解基层官兵科技素养提升难题的有效路径。
“对接试点单位任务需求,建设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大纲等在线课程505门;对接军官职业素养提升需求,建设战略素养、联合素养、科技素养、法治素养等系列在线课程30门……”那篇消息中的这些表述,让周越充满期待。
上图:夕阳下,南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在进行装备维护保养。随着新装备不断列装,越来越多部队认识到官兵科技素养对于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性。
黄远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