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某地,山高林密。某掘进施工作业现场,火箭军某工程旅官兵正面临一次与岩石的顽强“较量”。
坑道深处,官兵突遇石质破碎带,碎石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随时可能发生岩爆的危险。现场气氛异常紧张,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正在作业面上操纵凿岩装备的一名一级军士长……
认真观察分析围岩周边环境后,只见他操纵凿岩装备将3个大臂精准定位在岩石上,凿眼、注锚杆,很快排除险情。这名被官兵誉为“钻王”的一级军士长就是该旅“金牌”凿岩装备操作手顾汉春。
堪称“地下长城”的国防工程阵地记录着顾汉春的军旅之路:25年如一日驾驭凿岩装备,驰骋在施工一线,走南闯北参加过10多项阵地工程建设,操作过7种型号的凿岩装备;曾对近10种装备的维修、管理、使用方法进行创新,为部队节约经费数百万元,是凿岩装备施工领域名副其实的“大拿”。
刚接触凿岩台车这个特种装备时,顾汉春的梦想就是能够操纵这个“变形金刚”完整打出一条漂亮坑道。他曾经感慨地说:“铁匠打铁,木匠做工,咱操纵装备在石头上‘雕塑’,也得有自己的完整作品吧!”
那年,某大型工程即将开工,旅里抽调顾汉春带领2名操作手赶赴新工区,负责该工程初始的口部施工任务。然而在实际施工时,因坑道规模大、掘扩难度高等问题,施工效果一般,受到工区指挥长的批评。
初战不利对顾汉春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更新施工理念,尝试改变过去的操作模式。
一次外出参观时,顾汉春看到地方施工人员用手风钻打的坑道,光爆质量优良,弧圆成型光滑平整。“为什么手风钻能打出如此好的效果,而凿岩台车不能呢?”经过认真比较,他发现手风钻钻杆细,施工时可以利用韧性适度弯曲,紧贴侧墙达到最佳钻孔角度。“那么能不能利用钻杆的长度和韧性,把手风钻的钻孔优势转变到凿岩装备作业中来呢?”从那时起,爱琢磨的顾汉春和其他操作手每天边打眼边思考边总结,不断和技术组、施工连队交流心得,探索新的施工技术。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顾汉春大胆做了几次尝试。后来,这种全新的操作方式投入到施工中,不但解决了先前的难题,而且使每次断面掘进速度提高30%以上,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
这次经历在顾汉春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此以后,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跟岗实习,顾汉春总是书不离身、笔不离手,不懂就问,不断在学习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
地下掘进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技术,除了要掌握凿岩装备机械性能,还必须对施工规划、坑道石质、爆破技术等情况了然于胸。顾汉春把“永无止境”奉为座右铭,如饥似渴地寻求技术提升,最终成为全旅第一个熟练掌握爆破、凿岩装备操作和维修的多面手。
一个人干好是能力,教出一群人是担当。技高为师,在掘进施工的实践中,顾汉春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向战友倾囊相授,先后培养出80多名凿岩装备技术人才,如今已有20多人成为一线骨干。顾汉春也4次荣立三等功,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并被火箭军表彰为“十大砺剑尖兵”。
上图:顾汉春在维护设备(资料图)。王满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