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科技前沿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为装备做一次“电磁体检”


■张瑷敏

前不久,法国海军唯一一艘现役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完成历时14个月的中修工程,重新出坞下水。对比“延寿”前后的“戴高乐”号航母,可以明显发现其敷设了雷达吸波材料。其实这正是用来改善舰艇电磁兼容环境的妙招。

信息化战争中,指挥所、武器装备以及通信枢纽使用的电磁设备密度越来越大,不同设备间极有可能产生相互干扰,以至于开战之前就丧失了电磁领域的主导权。

伴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扑朔迷离的战场态势因大量电磁设备的使用而愈发复杂。不注重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性,势必要在“无形战场”吃“哑巴亏”。英阿马岛战争期间,作为当时英国最先进驱逐舰的“谢菲尔德”号,在使用卫星天线通信时,因电磁干扰而暂时关闭了对空搜索雷达。就在此时,阿根廷发射的“飞鱼”反舰导弹悄然而至,利用“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雷达“闭眼”的瞬间一举将其击沉。

事实上,早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就已经发现舰艇上存在着严重的电磁干扰,导弹处于战备状态时都不得不关闭搜索雷达和通信发射机。美国海军甚至出现过因自身电磁干扰触发弹药爆炸的惨剧。自此,人们愈发注重防范电磁干扰这个看不见的“火药桶”。

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按设计的性能维持正常工作,同时又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能力。只有充分确保各个设备系统的电磁兼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设备收发电磁波的“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早在1979年,美国国防部就要求开发新武器时必须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无论是哪种先进装备,列装之前都要经历电磁环境的试验考核。1997年,美国国防部正式颁布了美军标准的电磁环境兼容要求。俄罗斯也于同期开始制定电磁设备兼容的国家标准。目前,美俄两国均建有用于电磁兼容研究的实验室,可开展从设备级、系统级到总体级的电磁兼容性研究和检测。在对小到电子元器件、大到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试验的同时,美俄还建立起电磁兼容数据库,对不同武器装备的电磁特性进行集合“备案”。

提升电磁兼容,首先要从设计源头防微杜渐。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在设计伊始就要把电磁兼容作为重要性能指标放在心上。为保障电磁兼容,必须通过模拟、测试、计算和样机试验来不断检验电磁兼容设计,对电磁干扰进行改进修整。目前,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已经开发出多套电磁兼容分析预测软件,形成了完整的电磁兼容设计体系。以大型数据库和标准规范为支撑,运用数学建模、仿真计算和可视化技术,未来的电磁兼容设计不但可以实现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控制管理,更能进一步提高武器装备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作战效费比。

提升电磁兼容,还要充分发挥各类技术手段优势。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的电子战干扰机敷设雷达吸波材料,就是借此减轻雷达回波对各类电磁设备产生的不必要干扰。为充分提升电磁兼容,还可从降低电磁设备本身对外界产生的干扰以及提高电磁设备抗干扰能力两方面做文章。对电磁设备的信号源和敏感部位采取电磁屏蔽、电磁设备内部合理布局走线、同一用途的电磁设备同步工作以防高功率脉冲干扰、加装抗电磁干扰装置等,都是提升电磁兼容能力的有效手段。

提升电磁兼容,更要在战术上合理指挥“电磁交通”。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之所以在电磁频谱上“撞车”,就是因为缺乏“电磁交通”的指挥者。提升各类设备的电磁兼容,还可以在战场现地采取一些“战术手段”。提前对部队展开地域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就能为各种电磁设备合理分配工作频率范围、规定工作时间和辐射方向。在阵地布置上,也要充分考虑电磁设备和武器装备的相互干扰,尽量打造出“适宜工作”的电磁环境。同时,还要积极检查电磁兼容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把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减到最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