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身边典型讲述本色传承


■刘建伟 白天任

配合主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今年“八一”前后,全军不少单位都组织了以追溯军史、重温传统、缅怀革命先烈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以鲜明的主题意蕴、丰富的内容安排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深深打动着官兵,成为“八一”期间军营文化活动中极富感染力的靓丽景观。那一次次穿越时空的真诚对话,让峥嵘岁月铸就的伟大与崇高,悄无声息地走进官兵心里。掌声中,情感在共鸣,精神在传递,力量在延伸。

“血色浪漫写忠诚”“白衣天使勇出征”……一个个心系强军、情注官兵的感人故事,一幅幅献身使命、保障打赢的精彩画面,震撼观众心灵。前不久,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在喜迎建院70周年的日子里,采取兵写兵、兵演兵的形式,将身边人身边事搬上舞台,让官兵在内心受到触动的同时,对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60多年前,原护理部主任万淑修辗转数千里只为上战场,而今泌尿外科护士长杨力敏两年两次主动请缨为国出征。晚会开始没多久,这两个节目就牢牢抓住了台下官兵的心。伴随着护理专题纪实片《血色浪漫写忠诚》的播放,92岁高龄的该院第一任护理部主任万淑修老人走上舞台。“不忘初心,忠诚使命,拼搏奉献!”老人铿锵有力的发言,让台下观众情不自禁起立为这位老护理人送上热烈掌声。

1950年,万淑修还是一名普通的手术室护士。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听说上级要组建战地手术队,她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历经数月,辗转重庆、武汉、北京等地来到沈阳,受领过江任务。当年10月,她跟随医疗队一同走上战场。老主任讲述战场上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经历,让台下官兵深受触动。大屏幕上的硝烟还未消散,一段音乐快板便将大家的思绪重新拉回舞台。泌尿外科护士长杨力敏两年两次为国出征的感人故事走入官兵心扉。

作为中国首批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的一员,面对刚刚做完手术的母亲和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杨力敏以出差两个月为由暂别家庭。临行前,她将自己悄悄写下的遗书塞到同为军人的丈夫手中。抗埃凯旋后一年,医院接到上级命令,组建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医疗队。有过维和经验的杨力敏又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在震惊世界的“5·31”恐怖袭击发生后,她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到一线,抢救受伤的战友。

身边的典型最具感染力。演出中,最后一个上场的是年轻护士张艺小。一见她走上舞台,台下官兵情不自禁为她鼓起了掌。

张艺小的母亲曾是总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当年,母亲奔赴汶川抗震救灾时,张艺小还是一个15岁的孩子。医疗队出征誓师大会上,同为军人的父亲向整装待发的母亲敬军礼。那一刻,深深影响着张艺小。“我的妈妈是我心中的榜样,她的从军经历始终在我成长道路上伴随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为了追随榜样的足迹,张艺小高考第一志愿填写的就是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妈妈曾经战斗的地方——原沈阳军区总医院。今年初,她通过层层选拔光荣加入医院野战医疗队,走上了母亲当年工作的岗位。医疗队里,很多老队员都曾和她母亲一同战斗。看着老战友的孩子成为自己身边的新战友,许多人感慨不已。她们都说,母亲护理岗位刚退休,女儿头戴燕帽来接班。

一种精神的传递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往往就蕴含在一个个具体人和具体事中。观看一幕幕演出,聆听一个个故事,官兵在感动之余,更感受到该院一代代医护人员前赴后继、薪火相承的精神力量。

(上图为主题晚会剧照。白天任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