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大江奔流,激荡中国高质量发展脉动

——探寻新理念指引下的长江经济带新实践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通讯员 姚硕贤

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新华社发
长江经济带覆盖我国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新理念

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处,汹涌的江水在葱茏的山林掩映下滚滚向前,以花为名的攀枝花市临江而建。在当地,这座城市以“百里钢城”之名而为人熟知。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空气质量达标率仅16%,攀枝花曾被戴上“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的帽子。为摆脱环境问题困扰,当地累计关停“三高”企业65家,淘汰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近600万吨,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到98.4%,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1.79%。与此同时,为将“花城”做实,当地还着力打造以花街、花道、花园、花海为主题的“四花”工程。如今的攀枝花,到处可以闻到花的芬芳。

攀枝花之变,仅是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长江沿线各地围绕绿色发展做文章,取得显著成效——

长江上游,云南。当地围绕洱海生态建设采取一系列举措,整治流域“两违”、治理村镇“两污”、减量面源污染……仅去年前10个月,一半月份水质达到II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长江中游,湖北。当地政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使得百里荆江焕发勃勃生机。

长江下游,上海。当地以规划为引领,制定发布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严格管控生态空间,为打造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的世界级生态岛划定生态红线。

……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方式问题。”在当地走访,记者听很多领导干部都讲到这个观点。他们认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事实上,这几年长江沿线很多省市坚持以生态涵养为主题、以绿色经济为主线,通过面上保护和点上开发相结合,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进。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把生态优先、绿色环保作为首要原则,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思路调整,对其他地区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新机制

畅通协调发展渠道

今年6月22日,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长江大保护(宜昌示范区)先导项目建设动员会正式运行。这意味着,三峡集团参与长江大保护的首个企地合作示范区正式启动建设,未来有望探索走出一条长江大保护的企地合作新路径。据介绍,双方还将通过开展合作试点,找到一种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可持续经营的国家级基金运行办法,并通过搭建公共平台聚集一流的生态环保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宜昌示范区,这是完善长江经济带相关制度机制的一个探索。

6300公里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涵养着上中下游十余个省区市,连接着水、路、港、岸、产、城等多方面。鲜明的行政区域经济特征,制约整个流域协调发展:下游生态依赖于上游保护,但上游生态投入和产业错配在财力上如何平衡?“九龙治水”效率低下、难成合力,怎样“破题”?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能否解决?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日趋清晰,协同行动步伐不断加快。比如,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把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立法权、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长江流域各省市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任务提供了指导。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中层设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近期一系列制度设计向“深水区”发力:浙江、江西、贵州、青海等地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明确30多项重点合作事项;赣湘鄂三省政府签署宣言,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和科学利用;四川、重庆联合签署深化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12个专项合作协议……

“这是一场攻坚战,突破利益藩篱、构建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培育创新活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在攻坚破障中引擎越来越强。”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从中央到地方,从上游到下游,从西部到东部,一系列制度规定发挥引领、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将为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新动能

拓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川滇交界的高山峡谷,雨后的群山披上一层新绿,金沙江汹涌奔腾,河谷里的热风夹带水雾在巨坝间升腾。

昆明往北300多公里,便是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的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将会在这里“安家落户”。未来,白鹤滩将和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一道崛起在金沙江下游,成为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为长江经济带、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遵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这抓住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牛鼻子”,体现了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考量。

事实上,除了以水电站为核心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沿江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也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专家介绍,一艘5000吨级船舶相当于100辆汽车、100节铁路车皮的运量。在能耗方面,水运、铁路、公路每千吨公里运输周转量能耗比为1∶1.8∶14;在排放方面,水运、铁路、公路单位排放量比为1∶1.2∶4.8。

很明显,在公路、铁路、水运这三种港口集疏运方式中,最绿色环保的是水路。而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完成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基本维持在全社会总量的20%和60%左右,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依托。

据介绍,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已开启“商品车长江水运集装箱化运输”新模式,途中可在沿江任何具备集装箱装卸能力的港口装卸、转运,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极大降低了启运门槛。通过构建完善的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展铁水、公水、江海联运,综合交通运输的巨大组合效益正在显现。

“在保护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开发上要追求高质量、绿色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让发展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