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在肩上,路在脚下。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们才能以内心的大格局成就事业的新气象。
老话说: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干事创业需要这股扎实的精神、踏实的劲头。如若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则往往要碰钉子、吃败仗,甚至坏大事。
南北朝时期,北魏派奚斤率领大军追击夏主赫连昌。军队抵达长安之后,奚斤却以马多疫死、士众乏粮为由,不肯向夏军进攻。监军侍御史安颉多次劝其出兵,奚斤不听。安颉与尉眷等暗中策划、等待时机。不久,赫连昌来攻城,安颉出城应战,大败夏军,并俘获赫连昌。
北魏军虽获大捷,身为主帅的奚斤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活捉赫连昌,功在他人而非自己。为此,他命令士卒舍弃辎重,只带3天粮食,进攻新夏主赫连定据守的平凉。行军途中,他还拒绝部下沿泾水而行的建议。得知这一消息后,赫连定兵分几路围攻缺粮少水的北魏军队。这一仗,奚斤大败被俘,士卒死伤六七千人。
南宋时,朝廷派李显忠、邵宏渊分别进攻灵璧县和虹县,开启北伐中原的征程。李显忠率部奋勇杀敌,大败灵璧金军,邵宏渊则久攻不下。随后,李显忠让灵璧降军说服虹县的金国贵戚,虹县举城投降。
时隔不久,金孛撒率步骑10万大举反攻。李显忠与之鏖战,打退金兵的第一次进攻。面对不断增兵的金军,李显忠催促邵宏渊出兵夹击金军。然而,邵宏渊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因耻前功不为己有,他按兵不动,还煽动部下:“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且犹不堪,况烈日中披甲苦战乎!”人心遂无斗志。李显忠孤军奋战,终因敌众我寡而败退,他愤而长叹:“天未欲平中原耶,何阻挠如此!”宋军损失惨重,北伐战略也以失败告终。
奚斤和邵宏渊,一个贪功冒进,一个为功掣肘,他们的教训皆起于功利私心。事实上,功不可强求,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勇于把担子挑在肩上,功自在其中矣。这就好比土生苗,苗成禾,禾成谷,谷成米,米成饭,本节节相因。然土不耕则不生苗,苗不灌则不得禾,禾不刈则不得谷,谷不舂则不得米,米不炊则不得饭,亦节节各有其功力。急于求功、贪图虚名,好米也会煮成夹生饭。
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接12道金牌,愤而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当时,在郾城、朱仙镇被岳家军大败的金兀术,正想弃汴退去,帐下有一书生拦住他,并说:“太子勿走,岳少保且退矣。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番话至为深刻,封建时代,朝廷内嫉贤妒能的权臣绝不会让武将在沙场建立奇功。岳飞风波亭遇害之后,新收复的府州,全部又回到金人手里。历史的悲剧,令人唏嘘。
“但有急功近名者,事多败。”东汉冯异谦退不伐,被刘秀拜为征西大将军,将卒都愿意跟着他上战场杀敌。不幸的是,他遇上了立功心切的邓禹,在共同攻打赤眉军时战败受挫。
冯邓两军相遇后,邓禹非常急切地让冯异出兵。冯异说:“我同赤眉对抗数十天,虽然俘获了他们的战将,但敌人数量还非常庞大。急于进攻并非万全之计。”邓禹不听,派邓弘统军进攻,结果兵陷重围。不得已,冯异只好出兵救援。赤眉军稍有退却时,邓禹以为大功可成,再次不顾冯异劝阻,率疲敝之旅追击。惨败之后,邓禹仅带着20余骑兵逃脱回到宜阳,前往救援的冯异也抛弃战马徒步返回谿坂。
“不问谁栽树,但问为谁栽。”在人民军队战史上,不论哪支部队,让打主攻就打主攻,让配属谁就配属谁,为了大局、为了胜利敢于牺牲。长征途中,贺龙对部队说:“多背些敌人过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邓小平说:“只要歼灭南线敌人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胸怀全局、顾全大局,我军屡胜强敌,建立不朽功勋,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担在肩上,路在脚下。无论军事行动,还是干事创业,只有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我们才能以内心的大格局取得战场的新胜利,成就事业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