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名有分’了!”7月中旬,我盼来了梦寐以求的“集体三等功荣誉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这张卡片的由来还得从上次休假说起。那天,打算报名参军的堂弟到我家做客,让我介绍部队情况。
“哥,你这么厉害,有没有立过功啊?”听我讲着在部队的酸甜苦辣,堂弟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当然立过啊!”想也没想,我便给出肯定回答。
“那能不能给我看看你的军功章啊?”“没……”不等“问题”俩字说出口,我又赶忙咽了回去——虽说当兵12年,我所在的班曾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但是奖励卡片只保存在班长的档案里,其他人连个记录都没有,更别提军功章了。
“没……没带回来。”好不容易挤出后面4个字,我的脸“唰”的一下涨得通红。
“哦,好吧。”也不知是不是看出了我的窘迫,堂弟点了点头就走了。从那以后,集体三等功成为我心中一个难解的“结”。
前不久,支队党委在强军网开设“我为单位献一计”专栏,面向全体官兵征求单位建设的意见建议。
“小比武小竞赛获奖都能拿到荣誉证书,流血流汗拼来的集体三等功却‘雁过无痕’。眼看马上就要退伍了,却只能空着手回去,难免有些遗憾……”班里一名即将满服役期的老兵率先发帖,没想到立即引来众多网友“强势围观”。
“荣立集体三等功本是好事一桩,不能变成战士的遗憾”“既然是集体三等功,就应该荣誉共享,别让它成了班长的‘独家珍藏’”……看着其他战友也在网上跟帖“吐槽”,我也怀着忐忑的心情,把休假时的那段尴尬经历分享了出来。
没想到短短3天,这条帖子就因阅读量居高不下被置顶,一股不祥的预感随即涌上我的心头。
还真是怕啥来啥——发帖后的第4天,支队政委杜学刚带着工作组来到中队,与我们班集体座谈。
“大家个个都是标兵功臣,理应受到尊崇……”没想到座谈一开始,政委就承诺要尽快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几天后,晚点名时连长告诉我们,政委已经在交班会上明确,凡是立功受奖的建制单位,支队都会统一为每名官兵制作颁发“荣誉卡”,并记入个人档案中。
轻抚着这几张凝结着自己血汗的“集体三等功荣誉卡”,我迫不及待地拍了张照片发给堂弟:“老弟,争取今年参军到部队好好干,这样的荣誉你也会有!”
(李 杰、梁 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