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基层风气,要大力纠治“微腐败”。但在抓“微腐败”之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见风就是雨。
某位战士看到有人给连长“送礼”,遂以“微腐败”事件报告纪委。结果,纪委派人来查,调查了大半天,才知道并不是“微腐败”,而是战士帮忙代买的东西。事情虽然过去了,但给连长的形象威信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这位战士的行为,笔者没有批评的意思。相反,他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只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监督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事实上,“微腐败”行为大都带有主观意愿,送的人抱有功利思想,收的人以捞取好处为目的,有的则是以权权交易为方式,以权谋私。去年,中央军委纪委专门下发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70条问题清单。对照这些清单纠治“微腐败”,就不会出现太多偏差。
“微腐败”人人可以喊打,但决不是什么都可以与之画等号。监督“微腐败”应坚决防止随意化、扩大化、极端化。“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很多时候,眼见并不一定属实。《孔子家语》就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之间,断粮七天。后来,子贡相机混出去买了一石米回来。颜回便马上开始煮饭。当饭快熟时,子贡发现颜回竟背向他们偷偷把一团饭急切地往嘴里塞。于是,他马上告诉了孔子。经过一番巧妙对话,孔子才得知颜回吃的其实是掉在饭里的灰。对此,孔子感叹:“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这充分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事情有较准确的把握,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再作结论也不迟。
千万莫忘了,抓风气的目的是为了提振精神士气、纯洁战友感情。如果动不动就扣上“大帽子”,不加分析就妄下结论,到头来,不仅影响战友感情,还会极大削弱军心士气。因此,举报不能任意为之,一定要考虑是否出于公心,是否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士气凝聚。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就是分散各级抓建基层的精力,就不是为战斗力服务,而是对战斗力的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