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刀尖——浙东劲旅英雄事迹纪略》(同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心里总有一种不得不说的冲动。
书中记述的是我入伍时那个部队前身的故事。这是一支有着光辉战斗历程和诸多英雄传奇的部队。作者林积昌曾是这支老部队的一员,也是我的老首长。从我到新兵连之初,就常常听老兵们讲他们的故事。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毛张苗、沈树根就是我们的师首长。在那个有着几千人的兵营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每当此时,都会让年轻的我们有一种敬慕之情、神奇之感。老部队不仅见证了我们的热血青春,也为我们后来的成长进步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养分。
民众对于人民军队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两方面的文献:一种是由相关机构编纂的宏观军史,一种是参战将帅及普通士兵的个人回忆录。前者浩瀚壮阔,却细节缺失,后者细致入微,又常常不成体系。好在近年来还有第三类文献不断出现,即有关各个具体战斗部队的小通史。这类文献犹如江河,既避免了宏观研究的过于旷荡,又避免了个人回忆录的过于涓细。其中,尤以亲历者对所在建制部队的事迹沿革所编写的史料为贵。而《刀尖》恰是属于第三种类型的宝贵史料。
《刀尖》所记述的这支颇具传奇色彩的部队——原20集团军60师,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浦东,组建于浙东,抗美援朝时被整编为志愿军第20军60师。这是一支由参加土地革命战争的红军带领出来的英雄部队,是承载着我军历史荣光、缔造我军今日辉煌的铁血劲旅。本书记述了这支部队的四个历史时期、十次战斗战役、十个英雄集体、十位英雄模范。这些内容彼此呼应连贯,将这支英雄部队的内在精髓毫无遗漏地刻画和提炼出来。精彩的人和事映射出我们这支伟大军队在追求解放的路上所经历的苦难,所做出的牺牲,所贡献的智慧,所创造的辉煌。
历史是天空,细节是划破天空的雄鹰。讲史,既要有宏大叙事,也要有那些生动具体、曾经在人们身边发生、传诵的鲜活故事。《刀尖》一书的重要特点,就是突破以往军史战史类著作的叙事范式,围绕一个个具体战役战斗、具体人物故事,谋篇布局、连珠缀玉,使阅读者仿佛进入了日军铁蹄下的沙家浜、鲜血染红的大鱼山岛、硝烟弥漫的孟良崮、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尽管对老部队的历史熟知如我,但当浙东劲旅7197名烈士的名字密密麻麻列出时,仍感到强烈震撼。在这样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中,历史与传统就立体和丰满起来、生动和亲切起来。全书始终激荡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将受众带入到真实恢宏的历史和战争图景当中,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冲击力。
如果以庄严的形式重现一段历史,就得在历史细节上花很多笨功夫,这样才能重现那一时期的生活质感。林积昌主编是我的老首长,年近80岁的他为了编好这本书,在挖掘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力求让感动建立于真实的生动,让崇高树立于平凡的点滴,从而让阅读者拥有发自内心的信服,进而穿越历史的风尘,体悟到震撼人心的精神伟力。
“易代修史”“盛世修书”,是中国数千年来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史书不仅是浩瀚辉煌中华文明的记录载体,也使连绵不绝的民族精神得以延续传承。为人民军队历史而书,不仅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我军优良传统的传承,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为谁服务,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本倾注了作者心血的史略,与其说是一部史传,莫如说是致力于培塑革命军人历史观、价值观的成长教科书。
在新时代,中国军人面临着理想信念的严峻考验。当那一天来临,我们该如何像英雄先辈一样忠于信仰、勇于奉献,既经得起战火淬炼,也经得起诱惑挑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您的英名将来定会刻上纪念塔,定会给人民歌颂,定会在人民的世界上——永垂不朽!”这是杨立范烈士祭文中的一段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想作者初衷也绝不仅限于单纯让人们熟悉和记住这段历史,而是着眼于塑造格局、铸造信仰,其根本夙愿是把新一代革命军人潜在的创造力召唤到战场上来,共同实现强国兴军的伟大梦想。
在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中,老部队也有了新的归属。然而作者用这本纪略告诉我们,体系重塑、军魂永在,八一军旗飘扬在哪里,老兵的精神家园就在哪里。在岁月光影的磨砺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智慧汗水早已凝结和演变成为一种精神传承,必将继续给今人和后来者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梦想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