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驾驭战鹰,直上云霄鏖战。
前不久的一天凌晨3点,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多架战机喷射烈焰升空,展开高强度高难度夜训。
“红色基因是信仰种子、精神品格、制胜密码。”该旅政委刘韬告诉记者,部队6年五易驻地、6次移防,他们结合主题教育,深入挖掘单位驻地、部队自身和官兵家乡蕴含的红色资源,教育激励官兵远翔万里砺锋刃。
“我们脚下便是‘红其拉甫精神’的诞生地,来到这里,首先要当好‘红其拉甫传人’。”前不久,40余名机务新兵分到该旅,上的第一课便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戍边使命》。
“变化的驻地,流动的课堂,不变的传承。”在中国地图前,该旅政治工作部领导执笔勾勒出部队搬迁移防的轨迹,圈点出驻地周边的10个红色教育基地,“部队驻扎到哪里,都组织官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
“不仅要了解驻地红色故事,更要守护好部队自身的红色血脉。”他们把从单位走出去的航天英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等优秀官兵列入团队“先锋榜样群”,整理征战故事集、红色基因谱,提炼出“昆仑战鹰”特色文化品牌。
面对地域变迁、机型改变、大纲更新等多重考验,10余名改革分流飞行员深刻领悟单位“传家宝”,安心边疆换羽奋飞。飞行员黄天华从强击机部队分流到该旅后,苦练精飞,在同批改装新员中成绩领先。
该旅还举办“家乡最难忘的记忆”演讲活动,官兵踊跃登台分享家乡红色故事。红色教育由“军旅风”变为军地“交响曲”,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作为常驻大漠边缘的航空兵部队,我们肩负着开拓新航迹、摸索新环境、担当新使命的全新任务。”该旅领导介绍说,移防以来,他们圆满完成荒漠实弹打靶、体系对抗等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