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人健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三伏天谨防“情绪中暑”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92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袁水平

夏练三伏。高温下的训练场,官兵既要防止生理上的中暑,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调适,远离“情绪中暑”,才能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实战化练兵热潮中去。

“情绪中暑”,在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症状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不安,同时会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主要有3种表现——

一是烦躁易怒。高温环境下,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容易出现与平时不一致的表现,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爱发脾气,往往因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成为一点就着的“炮筒子”。

二是萎靡不振。高温天气下,人体水分蒸发较大,血管扩张,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因此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大脑耗氧量增加,人容易出现疲惫、思维能力下降等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工作缺乏热情等。

三是行为异常。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高温环境下人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出现坐立不安、行为怪异等状况。

“情绪中暑”是一种因季节性因素导致的情感障碍,主要靠自我调节,可进行情绪疏导并以正确的认知态度积极面对,情绪会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不需要药物治疗。结合临床经验,给广大战友提3点建议——

科学施训很关键。高温酷暑是锻炼官兵意志品格的好时机,但越是艰苦复杂环境,越要坚持科学施训,减少非战斗减员。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比如野外环境下,每训练一段时间,应组织官兵在阴凉通风处休息10到15分钟;除战备、演习外,正常的训练活动,尽量避开中午12时至14时这个时间段,中午要求官兵卧床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尤其是进行高危训练课目时,比如实车驾驶训练、实弹射击训练等,要加强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随时关注官兵情绪变化,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训练而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自我调适很有效。缓解“情绪中暑”最有效的办法是“心理降温”,也就是自我调节,越是炎热天气,遇事越要心平气和。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很多,战友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一是意识控制法。当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消消气”。二是环境制约法。高温嘈杂的环境是引发“情绪中暑”的重要原因,当身心感到非常不适时,应尽快运用环境制约法,比如到阴凉通风处坐一坐,跟要好的战友到小河边、小湖边走一走,到连队学习室、俱乐部看看书等,让自己从不适的环境中走出来。三是情绪转移法。当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听听音乐、与战友聊聊愉快的事情、跑跑步、打打球等,都可以使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感觉自己已经无法调控情绪,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合理饮食很重要。高温环境下,合理饮食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一方面,个人要做好相关准备,可以在外出训练前,用水壶备好淡盐水,训练过程中,及时补水。另一方面,连队伙食保障要到位。天气炎热,训练强度大时,要多吃清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红柿、西瓜等新鲜蔬菜水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熬制一些饮品送到训练场,比如绿豆汤、菊花茶等。

(洪庆任、特约记者 高 洁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