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沈阳联保中心某疾控中心强化官兵备战意识——

面向战场加大科研革新力度


■本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通讯员 张 亮 陈永林

与地方机构合作革新的某型电池,在-50℃的低温下能长时间供电;改造的供水车,不到10分钟就能供应40℃的温水;改良的制式伤票,水洗烟熏字不掉……

日前,记者在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看到,他们先后完成的4个系列、40多种技术革新成果在练兵场上大显身手,攻克了一批战场保障难题。

“将保障预案训实,才能出保障力。”该中心领导介绍说,他们在加大科研革新力度的同时,对相关保障地域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源、植物种类等情况展开调查,连续多年对风力风向、气候变化、蚊虫等传播媒介进行跟踪记录,不断提升保障预案的精细化水平。

该中心打破“一人一岗一技”模式,将分队编为指挥、检测、分类等7个组,实施“组内换岗、组间轮转”训练,强化医疗队员“一专多能、搭台补位、攥指成拳”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多样化救援保障水平。

“全体集合,准备训练!”记者在该中心防化演练现场看到,通过前期研究探索,此次演练救治通道展开数量是原来的两倍,每个通道保障人员却减少了三分之一,救治效率大幅提升。

据介绍,他们还注重从文化熏陶入手,编写《强军文化手册》,提炼12字“疾控精神”,强化练兵备战意识,激发官兵战斗精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