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第82集团军某旅一营按计划组织各连开展连续12小时的野外强化训练,锤炼官兵走、打、吃、藏、防的综合能力。
从上午开始,一连就接连遭遇卫星过顶侦察、小股敌人袭扰、通过染毒地带等敌情,全副武装的官兵见招拆招、且战且进。临近晌午,大家来到一个无名岔路口稍作歇息。这时,连长王树昌陷入了沉思——
“西侧这条路,是营里建议的行军路线,但前方必须经过一处山坳,可能会遭遇‘伏击’,现在官兵疲惫不堪,如果打起来‘战损’肯定严重;东侧这条路虽然距离远了将近一半,但也可以到达目的地,就是不知路况如何……”
一些骨干也纷纷发表意见。一排长康尔文首先发言:“既然营里已经建议了路线,就算前面有‘伏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基本就是走个过场。”
榴炮班班长田源和康尔文的想法不谋而合:西侧这条路线肯定事先勘察过,不会有太大安全风险;走东侧这条路,路况不明,虽然避开了被“伏击”的可能性,但万一误了集结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定下决心时,王连长否定了康排长和田班长的意见,要求全连走东侧路线。一个小时后,事实证明王连长的选择是正确的:连队官兵绕过山坳、跨过深沟,有惊无险地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而另一个选择走西线的连队却遭到“伏击”,因“伤亡”惨重被判提前出局。
“‘像打仗一样训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平时的训练中真正用打仗思维想问题、作决策,打仗时才能像训练一样自如……”当天训练讲评时,王连长这番话引起官兵们的沉思。
三言两语
“战争绝不是孤立的行为”。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目的,就是战场智慧的体现。反观当下,仍有一些官兵没有养成“像打仗一样训练”的思维习惯,以为训练环境逼真就是实战化,而不去思考战法战术是否得当,最终能不能达到训为战的效果。
文中的王连长在无名岔路口,没有因消极保安全而选择确定的路,这就是军人在演训中应有的态度和素养,值得肯定。因时而变、因敌而变,使每一次训练都变成一场战斗,才能强化敌情处置能力,提升打仗本领。
(何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