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轻漾,战舰微晃。盛夏时节,一场援潜救生演练在南海某海域展开,组织演练的是南部战区海军某防险救生支队,参演兵力有潜艇、航空兵以及医疗单位。
“以往援潜救生演练,‘失事’潜艇都会释放出浮标,帮助救援兵力快速确定位置,而此次演练并未释放失事浮标。”海上援潜救生兵力指挥员、南部战区海军某防险救生支队支队长王文聪告诉记者,潜艇在什么位置、在水下是什么状态等,都需要自主搜情、自主判情。
演练现场,搭载某新型搜救装置的救生船快速出击,像梳篦子一样对疑似海区进行反复测扫,却始终没有发现坐底潜艇的踪迹。指挥所迅速调整搜索方案:他们根据潜艇最后通信时间和位置,结合海区流速流向,调整搜救思路、确定搜救方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各搜救舰船声呐操作兵聚精会神,认真捕捉着来自深海的一条又一条信号。“有了、有了……”突然,某拖船声呐操作兵兴奋地打出手势。经过多次对比,他们在杂乱的信号中捕捉到坐底潜艇的方位信息。
下午2时许,5名潜水员开始依次下潜到指定区域,进行水下救生作业。一个多小时后,所有潜艇艇员安全出水并送达救生船,其中一名艇员出现“肺气压伤”,医疗队现场施救,待“伤情”稳定后,通过直升机将“伤员”转运至后方医院。
“从潜艇遇险信息的获取到救援力量应急出动,从搜索并确定潜艇位置到正确使用有效手段进行营救,援潜救生行动涉及环节多,协同要求高。”指挥员王文聪介绍,此次演练检验了各级的指挥控制能力,进一步优化了援潜救生兵力协同机制和各类方案预案,提升了部队执行援潜救生任务的能力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