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今天的关爱造就明天的精彩

——激发强军中的“士官力量”⑥


■刘海涛

根茂者其实遂,膏沃者其光晔。经验证明,肥沃的土壤出壮苗子,良好的环境出好士官。

从“三栖精兵”何祥美到“装甲神医”郭峰;从“导弹兵王”王忠心到“全能车长”王锐……一大批士官被誉为“兵专家”“兵教头”,成为驾驭装备的技术王牌、能打硬仗的战斗先锋。他们的成功,有自己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各级组织和带兵人的精心培养。诚如一名士官干事所言,正是组织的关爱培养,成就他精彩的军旅人生。

不一样的群体,需要不一样的关爱。士官既不同于普通士兵,也不同于军官,而是处于兵头将尾的重要位置。这种不同于干部和义务兵的特殊性,注定士官的培养既不同于军官,又不同于义务兵。实际工作中,很多带兵人容易忽视士官群体的独特性,在使用时把士官当作“官”,在管理教育中把士官当作“兵”。如此一来,就会造成部分士官在接受教育上“吃不饱”、在得到关爱上“不够用”、在后续发展上“有短板”。士官培养教育,尤需分类实施、对症下药。

事实上,一旦选为士官,其发展始终处在一个上坡期。用一些官兵的话讲,想当下士看意愿,想当中士看素质,想当上士看实绩,军士以上看指标。8年、12年、16年是大多数士官军旅生涯的“拐点”,特别是晋升到高级士官,竞争十分激烈。层层选拔中的各种“硬杠杠”,既要士官自己争取,也要组织给予帮助。

“有时让征战大军疲惫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里的沙土。”很多士官不仅有成长诉求,还有这样那样的实际困难。有的士官既处于“建功立业黄金期”,又处于“家庭困难多发期”,面临着婚恋难、家属就业难、家庭住房难、孩子上学难、赡养父母难等实际问题,而这些难题依靠一己之力很难有效解决。组织和带兵人多扶一把,及时消除士官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练兵备战上来。

尤其要看到,随着军队使命任务拓展、体制编制调整、武器装备更新,对士官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士官要实现转型重塑,赢得发展空间,更离不开组织全方位的关心和培育。

晋升一级军士长,火箭军、海军等每年都举行仪式,军种常委都要参加;给士官长提供办公室,给“技术大拿”设立工作室,给士官参谋充分建议权……这些措施,有效强化了士官的荣誉感归属感,也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奋斗志。实践证明,士官的教育管理,决不能年年“一年级”,天天不放手。对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理应分类教育、科学管理,不能以牺牲个体来统一共性,注重使用而忽视成长,既要体现差异性,更要尊重主体性;既要管在全时空,更要爱在关键处。

培养帮带士官,既要手把手、心贴心,更要采取定制化,帮到底帮到位。喊喊口号的关心,大而化之的帮带,不管用,也不走心。士官遇到的困难大都很具体,迫切需要带兵人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自觉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决策。某旅士官靳洪卿很优秀,但想要晋升三级军士长,还要有高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旅机关了解情况后,帮助靳洪卿协调院校辅导教材、联系教员远程授课、办理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报名。最终,靳洪卿认证通过,得以晋升。“你为部队尽心,部队为你尽力。”对士官实施定制化关爱,必将极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政策管根本、管长远,也最有效。随着军队愈加法治化制度化,用政策制度助推士官成长成才更加重要。调查发现,很多单位每年都会有一批士官,部队不舍其离队,个人却不得不含泪归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条条框框的制约。有的因为岗位多次调整,不符合选取高级士官必须“从事本专业8年”的规定;有的因大项任务冲突,没有参加过专业院校培训……而这些条件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不少士官虽经千锤百炼,也只能提前转身。这些绊腿的条条框框,需要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予以打破,真正使专业过硬、岗位急需的士官拥有“诗和远方”,以此激活士官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各级党组织和带兵人应想方设法创造有利于士官成长的良好环境,给雄鹰以蓝天,给蛟龙以大海,给千里马以旷野,让士官在转型发展的大潮中发挥聪明才智,最大限度激发强军兴军中的骨干力量,真正打赢未来战场上“士官的战争”。

(作者单位:第79集团军某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