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部战区某旅侦察四营排长吴迪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零伤教头”。说起这个称号的由来,还要从该旅勇士集训队的一次考核比武说起——在此次比武中全队武装攀登优秀率从13%提升到78%,武装5公里越野成绩全队达到良好以上,且无一受伤……队员训练成绩大幅跃升,主要得益于吴迪给大家传授的自我健康管理秘诀。
“健康靠自我管理,训练伤防治也要靠管理,管理出战斗力”是吴迪当兵10多年来一直秉承的理念。吴迪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训练中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的一段经历。
那是吴迪入伍之初的新兵集训。当时,有一项让新兵班长们头疼的课目——手榴弹投掷,总是有很多新兵因为技术动作不正确或力量太弱而拉伤手臂。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次手榴弹投掷训练时,入伍不到一个月的吴迪“嗖”地站了出来:“这样训练,不仅成绩上不去,训练伤还会越来越多。”吴迪解释道:“投掷对动作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我入伍前参加过省里的标枪训练,教练会根据我们的体能水平和适应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
就在新兵班长半信半疑时,一旁的连长却称赞起来:“说得很好!大家别看小吴还是新兵,可他入伍前是拿过省级体育比赛冠军的,咱得虚心学习。”
训练间隙,连长把全连集合起来,专门请吴迪为大家上了一课。“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不能违背动力学原理;其次按照要求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合理控制训练负荷;最后要加强体能训练,让体能素质、技能水平与训练要求匹配,这样就可以提前预防许多致伤因素,训练伤病也会随之减少。”
自那天后,新兵连采取了“先分再合”的训练方法,他们区分不同新兵的体能水平和适应能力,将手榴弹投掷的蹬地、送胯、挥臂等动作要领区分开来逐项强化训练,帮助新兵掌握动作技术,熟练后再连贯练习。如此一来,连队的训练伤少了,手榴弹投掷成绩也超过了其他新兵连,而吴迪也因此被连队“特聘”为体能教员。
后来,吴迪根据部队训练的特殊要求和入伍前学到的体育知识,专门制定了一份“自我健康管理套餐”,他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应该自己做主,只有注重自我健康管理,训练伤才会远离,训练成绩才会提高。
吴迪根据连队的训练计划,区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并分别制订准备活动计划,将跟腱行走、弓步转腰、弓步压肘等动态拉伸动作充实到准备活动中,对一些简单的体能课目,主要以热身和激活为主,对于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动作复杂、练习难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训练内容,他还设计出专门的准备活动。此外,吴迪根据多项参数制作出《身体状况检测追踪表》,将心率、体重、劳累感、睡眠质量、训练意愿、食欲、训练满意程度等项目绘制成曲线,区分“增加、稳定、减少”或“较好、一般、较差”等评定指标,这样每个月训练下来看看追踪表,身体状况一目了然!
训练效益提升了,吴迪在连队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当兵第四年时,吴迪被推荐参加原南京军区组织的“猎人”集训,集训第一周是“魔鬼训练周”,对体能要求极高。每次体能训练前,吴迪坚持做15至20分钟的准备活动和动态拉伸,每次训练结束后再来半个小时的整理活动,别的队员以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但吴迪却雷打不动,一如既往地坚持“训练前动态拉伸、训练后静态拉伸”,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每天晚上泡脚放松和填写《身体状况检测追踪表》。
“追踪身体状况的目的,就是根据身体的疲劳感和训练欲望对训练计划进行微调。”吴迪对记者说,“心率、体重、尿色等指标都是把握训练强度的有效参数。”
“魔鬼周”结束后,集训队130名队员中有22人被淘汰,要么因为肌肉拉伤无法继续训练,要么因为训练成绩未能达标被淘汰,而在集训队训练成绩统计图上,吴迪的体能成绩曲线一路爬升,并在5公里越野、意志障碍、扛弹药箱等课目中打破历届“猎人”保持的纪录。
合理膳食、保持充足睡眠、训前训后半小时拉伸、每晚自我放松、早上自测体重和晨脉……当兵10多年,吴迪始终保持这些好习惯,而这些自我健康管理方法不仅让他远离了训练伤,更让他的身体机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成为单位的“训练大咖”。